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民国之国术宗师> 第176章香港剑术学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6章香港剑术学校(2 / 2)

就这样,在张六少和于夫人的劝说下,王洪一家抱着孩子,陪同张六少一起回国。

邮轮在香港靠岸的时候,船上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被张六少派到美国参谋大学学习的何参谋之父,香港巨富何爵士亲自造访张六少一行人。

原以为何爵士是为了儿子的前途,与张六少见一下面,谁想,话题说着说着,就转到了王洪身上。

原来,王洪在伦敦那个剑术学校里教过两个多月的剑术,影响大不大,亚洲这些并不知道,却因为有跟王洪学过的英国人到了香港任职,把王洪的剑术宣扬的很高,却又直叹惜没能跟王洪学完一套剑法。

何爵士正好在座,他听到后,就上了心。接到了张六少与王洪同船回国的消息,他便生出了留下王洪,由他出资,在香港开上一所剑术学校的想法。

当然,学员主要是他的晚辈们和那些英国人,这可是极高明的交际手段。

可王洪再怎么说,也是国内国外都以国术出名的将军,他不得不上船亲自邀请。

张六少听到何爵士的话,拍着大腿对王洪说:“如你所愿了。”

比起在上海赋闲,王洪自然愿留在香港教剑术,就答应了下来。

何爵士不缺钱,除了给王洪优厚的待遇,还让王洪在他的产业中,挑选合适的教剑术的地方,加以改造。

王洪就把国术馆的模式和英国剑术学校的模样都讲了一下。

何爵士对国术兴致缺缺,他让王洪不用考虑要花多少钱的事情,只管照着英国剑术学校的样子,也开设同样的剑术学校。

这事儿,也不知道到了他的外孙李小龙学习国术时,会怎么想。

王洪把中央国术馆的短兵比赛和欧洲由决斗方式发展而来的剑术结合了一下,从基本功,到套路,再到比赛,在剑术学校装修期间,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

国术馆之所以叫短兵,是考虑到中国武术的短兵器以刀剑为两大类别,此外还有鞭、锏等等,在设计规则时,考虑到了兼容与融合各种短兵器特点,因此叫劈剑、击剑、剑术等都不太合适,最终定名为短兵。

而王洪到欧洲转了一圈,却发现,欧洲人的刀剑虽然外形不一,却也都叫剑术。而日本人,把刀也硬生生的叫成了剑道。

这些名称上的整合相当麻烦,王洪就决定中国剑术与欧洲剑术统统都教,最后放在短兵里,让学员们自由对抗。

------

每章一说:《手臂录》中,石敬岩教枪,先练戳(即扎),10斤大枪,每天必扎500下,几百天后,戳技有成,再教以革(拦拿二技)。此技捉对练习。练革法者,后脚不得移动,以厚纸竹为甲护住双手及臂,戳击者使用革絮包住梢端的长杆,稍不合法,则杆必及身,颠扑于地。即使使用护具,左腕、右臂青紫流血也是常见。这种练习戳、革方式没有什么期限,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在戳、革熟练之后,石敬岩才开始教连环技法。连环就是一革一戳,互为主客,意为攻防瞬息转变。主要是强调练枪只练临阵有用者,练习时稍有容情,临阵就变的无用。当戳、革、连环这些练的精通后,才会教以破法、夜叉探海等招势、“中平枪,枪中王”等口诀。看似极为繁杂的枪法内容,却在百日内尽数讲完。8)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