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宪与保皇,不是朝局之争!”宝鋆沉声道:“推行宪政,是亡我大清!”
掏出烟盒点了支香烟,奕增尽量语气平和的道:“中堂在上海也呆过数年,对于元奇的情况应该很了解,可曾想过,一旦八旗新军和北洋水师偏向保皇,会是什么结果?”
顿了顿,他接着道:“易国城没割据称王,没有扯旗放炮举兵北伐,目的只有一个,由朝廷主导,由上至下实行革新,推行宪政,平稳的实现政体交替。如果这一目的无法达到,则必然是采取武装推翻朝廷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的,朝廷可是做好了与元奇开战的准备?”
宝鋆道:“预备立宪之期尚未结束,元奇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挑起战端?”
奕增冷声道:“恭王敢!”
听的这话,宝鋆登时就不做声了,恭王奕訢连前往倭国篡夺军权的事情都做了出来,若是背后有元奇支持,挑起战端的事情还真有可能敢做!一旦恭王挑起战端,元奇则可以光明正大的出兵。
见宝鋆不吭声,奕增缓声道:“眼下的情形,唯有让军队保持中立,才能维护朝局的平稳。”
宝鋆看了他一眼,道“京都陷落,倭王出逃,幕府献城投降,对倭战事结束在即,恭王不日就会班师回京,朝局只怕难以平稳。”
奕增轻叹了一声,道:“言尽于此,若是中堂坚持,末将请辞!”
紫禁城、养心殿,东暖阁。
听完宝鋆叙述丰台大营的情况,慈安仰着脸半晌没吭声,原本他同意进行整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奕訢尽快回京,奕訢前往倭国篡夺军权之后,对于丰台大营的整训她也就不太关注,奕增敷衍,以军训代替整训,她自然是一清二楚,却也一直不管不问。
让宝鋆前去丰台大营,目的是试探奕增是否能够重用,倭国战事即将结束,奕訢也即将班师回京,京师可能会有一段紧张的局势,奕增不论是身份地位还是资历战功,以及在军中的威望都是屈指可数,她是希望能够说服奕增为她所用,并且通过奕增完全掌控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不比八旗新军,元奇对于北洋水师的渗透相当严重,毕竟大部分北洋水师军官几乎都是从南洋海军出来的,之前的北洋水师的提督载钊还是易知足的大舅子,这个奕增也一直是游走于朝廷与元奇之间,而且跟肃顺的关系还十分好,这让她心里很不踏实。
不过,尽管对奕增不满,她也没打算撤换对方,说白了,是不敢,她要真是直接将手伸到北洋水师,元奇极有可能会做出反应。
至于整训,她也不想结束,怎么着也拖到奕訢回京再说,良久,他才问道:“去过英吉利使馆了?”
“回皇太后。”宝鋆连忙道:“英吉利独有如此大笔的军火订单十分重视,不过,事关重大,须的向国内禀报,稍过几日才能回复。”略微迟疑,他才接着道:“华尔森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想另外索要一些好处。”
“只要不过分,可以斟酌给予他们一些好处。”慈安不假思索的道,目前朝廷能够借重的也就英吉利、法兰西两国,若是局势恶化,还需要倚重两国提供帮助,给点好处,也是情理中事。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任安脚步匆匆的走进书屋,敬礼后便呈上一份电文,道:“大掌柜,这是英吉利公使华尔森发往伦敦的电报。”
“能破译英国人的有些电报了?”易知足有几分惊喜,从筹建元奇开始,他就十分重视情报的刺探和收集,有线电报推广之初,他就意识到破译窃取有线电报的价值之大,所以早就开始着任安网罗人才进行有线电报的破译。
“回大掌柜。”任安不敢隐瞒,连忙如实回道:“我们买通了英国使馆的一个接电生。”
“干的不错!”易知足点了点头,全部的刺探和收集,他历来是只看结果,不问手段,拿起电报扫了两眼,他神情登时就凝重起来,朝廷好大的手笔,居然一口气向英吉利购买装备五万人的军火!这是想做什么?
略微沉吟,他才吩咐道:“严密见识英国人的有线电报,一有回复,迅速禀报。”
“属下遵命。”任安连忙恭谨的道。
顿了顿,易知足接着道:“有线电报的破译,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技术破译比收买更为重要,也更为安全和稳妥,可信性也更高。”
“属下明白。”任安微微欠身道。
“去忙吧。”待任安行礼退下,易知足又拿起电报仔细看了一遍,华尔森的这份电报明确指出,清国有可能会爆发大规模的内乱,虽然是请示的语气,但态度却是十分明确,赞同给予清廷以大力支持。
易知足缓缓的点了支烟,站在英国人的立场,华尔森的这个态度完全可以理解,就如同他天天巴望着欧洲爆发大规模战争一样,战争就意味着机会!
当然,他不会给英国人这个机会,元奇一直极力防范国内爆发大规模的内战,岂会功亏一篑?即便是慈安想挑起战端,他也不会让慈安有这个机会!
略微沉吟,他才提笔写了一道电令,命令僧格林沁放弃追杀倭王,迅速率部返回大阪,同时命令奕訢尽快率部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