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有欲望的,或为名,或为利。
哪怕是号称修炼忘情之道的道家高人,在他们的心里也是有欲望的,求道便是他们的欲望。
人们因为欲望而聚在一起。
当一个人在实现自己欲望的同时,还可以能帮助其他人实现他们的欲望,那么这个人便可以称之为首领。
所谓的道不同,不相为谋,便是欲望不同的两个人,无法一起达成欲望。
萧何是个读书人,而古代读书人最大的欲望便是学有所用。
如何学有所用?
便是效忠一个值得自己效忠之人。
若姜珝只是空有理想而志大才疏,那么萧何或许会迫于压力向姜珝效力,但绝不会有什么忠诚可言。
或许萧何会因为恩义不会背叛姜珝,但这样的效忠是被迫的。
人只有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才能焕发最大的热情。
而姜珝不仅仅只有理想,还有计划,有能力。
这样的人,自然值得萧何去效忠辅佐。
在姜珝所画的未来蓝图中,萧何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即便这个盛世只是冰山一角,但也足够让萧何心生向往了。
而萧何最佩服姜珝的一点,便是姜珝提出的‘限制王权’一策。
夏、商、周三朝,以及春秋战国的历史,无不证明了即便是一代英王的后世子孙,也不会如先王那般优秀。
但若是选举而来的丞相,且不说此人能力如何,但是此人能得众望所归被推举为丞相,便足以证明此人的能力了。
而丞相之位四年一换届,同一个家族之人,不能连续担任两任丞相,既保证了王室的地位权利,同时又限制了某一个家族权倾朝野。
当然,王室之人也可以担任丞相位。
而在姜珝的描述中,竞选丞相的其中一个要求,便是在大选之前,提出你的治世理念。
简单来说,就是让你做丞相,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干得好,可以继续连任一届,若是干的不好,可以由君主发起投票,共同罢免丞相。
由于这个时代信息交流不便,丞相的选举只能由王城百姓发起投票,罢免丞相同样也需要王城百姓共同投票。
这样一来,在朝为官者必然会注重自身形象,也不会放任自己的后代欺男霸女。
与此同时,对于开国功臣,姜珝也有自己的想法。
就是学唐太宗李世民那般,搞一个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入此排名者,不论排名先后,必然会名垂青史,为后世之人所敬仰。
但同时,这个排名也是对开国功臣的一个限制。
既然是帝国的开国功臣,那么便意味着他们永远无法背叛国家。不判,则名垂青史,叛,则遗臭万年。
开国功臣有了限制,君王自然不会再担心开国功臣会威胁到自己的王位。
更何况,一旦王权被限,丞相之位,与现在的一国君王又有何不同?
与其拼死造反,不如争一争丞相之位。
萧何内心激荡,心中暗暗立志,二十四功臣第一,以及开国第一位丞相之位,自己预定了。
与萧何吃了晚饭,而后姜珝又与萧何就赵国局势详细探讨。
萧何有了追求,自然不会甘于在姜珝手下混日子。
甚至可以说,此刻的萧何,比姜珝更想完成姜珝的宏图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