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毗似乎看透了文臣集团的本质,兴汉军胜了,文臣集团会有一定的扩张期,可是在前期一定会受到武将集团的压制。
倘若兴汉军扩张的脚步不停止,文臣集团就没有出头之日。一旦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文臣集团的好日子就来了。
兴汉军要是败了,无力养侯的军功侯就会失去原有的地位,到最后完全被文臣集团压制。
武将集团为了自保,就一定会出现养寇自重的奇怪现象。
这应该算是武将集团的绝地反击吧?
也就是说一旦文臣集团占据了优势,就会限制兴汉军的发展,从而让武将集团成为一把听话的刀,需要的时候拿去砍敌人,不需要的时候就倒过来来自相残杀,一杯毒酒葬忠魂,从此军中无良臣。
“贼配军”三个字一旦出现在军营之中,兴汉军就会被后人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先秦时期,名将章邯以囚徒成军出战,这可是犯了秦军的大忌,战国雄秦,一直都是耕战立国,百姓之家都以从军光荣。
章邯的囚徒军,让老秦子弟羞于与作奸犯科之徒为伍。本来铁板一块的秦军,居然被就此被两极分化了。
骄傲的大秦边军,至始至终都不肯与囚徒军通力合作。
这也是后来西楚霸王项羽坑杀了二十万囚徒军,根本就没有激起老秦子弟的血性抗争的真正原因。
在老秦子弟看来,作奸犯科的人就是该死,项羽只不过是为民除害而已。
文臣集团占据上风之后,会不会也把兴汉国的流放吕宋岛政策,修改为刺配充军,从而达到羞辱武将集团的目的呢?
这个险谁也不敢冒,兴汉王刘正饱读史书,当然心知肚明——兴汉军的地位,将会永久的决定着兴汉国的前途和命运。
至于有人打着鲜明的旗号反对流放吕宋岛,想要改为流放充军最前线。
这个提案被兴汉王刘正毫不犹豫的否定了,同时出台了一项新的政策——凡是想要加入兴汉军的人,必须要身家清白,凡是作奸犯科的人,一律淘汰。
辛毗就亲自淘汰过数万下山务农的山贼子弟兵。
就连最普通的后备役,那些人也没有资格参与,只能务农或者是做工。
好在兴汉国劳动力紧缺,这才没有让那些人失去希望。至于能够考上南山军校的人,兴汉王刘正倒是没有提出限制条件。
兴汉军能够保持强大的战斗力,从军光荣是最根本的原因。就像刘正所了解的两个故事。
一个是花木兰替父从军,这可是标准的从军光荣,父亲老了,女儿假扮男装也要继承这份荣耀。
另一个就是穆桂英挂帅,穆桂英是什么人,一个女山贼而已,居然可以统帅大军参与针对北方大辽的国战。这不仅是对武将的羞辱,还是对堂堂七尺男儿的羞辱。
当刺配充军成为一种惯例,武将就成了耻辱的代名词,英雄可以不问出处,只不过当山贼囚徒成为大军的绝对主力之后,这个天下还有得救吗?
一俊遮百丑,可是有的丑是遮不住的。
辛毗的选择很关键,兴汉王刘正才会用提亲的办法来引导他。
辛宪英说“父亲,兴汉王绝对不允许兴汉军成为耻辱的存在,谁要是敢推波助澜,肯定会遭到最为残酷无情的打击。”
辛宪英还告诉辛毗,如今辛家已经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拒绝为文臣集团火中取栗,只不过是会遭到排挤而已。
倘若忤逆了兴汉王刘正,整个辛家都会被抹杀,为了兴汉军的地位,肯定会有人出头来做这个恶人。
这封提亲的书信,就是传说中的先礼后兵,要是辛毗不上道,就得面对情报部的屠刀了。
得罪沮授不会死,忤逆了兴汉王刘正,辛家就得抄家灭族。
至于文臣集团,肯定会隐藏起来,再引导世人假惺惺的哀悼辛家,从而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至于做了出头鸟的辛家,肯定会青史留名,至于别的好处,就与辛家无关了。
辛毗终于想明白了——识时务者为俊杰,辛家为了生存,只能跟上兴汉王刘正的步伐。
辛宪英很高兴,自己的父亲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辛家终于不用衰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