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猎实在看不惯太子腻腻歪歪待在百里芸身边的样子。让下人提前上了早膳,膳罢就让太子走了。
太子这次走是真走。景泰交代给他的差事他已经完美地办完了。并且凭借着对西北足够的了解,这次谈判他也才能坚定果决,坚持自己的立场和方向。
其实谈判时再说得无所顾忌,这里毕竟是姑姑的婆家啊,真要事到临头,他和父皇哪能毫无顾忌?
其实太子心中给西北还藏了第三条路走的。
把西北交给他姑父拓跋猎,以后让他姑姑的孩子当世子,那他有生之年都不会动西北一下。
或者,还会给拓跋弟弟提供足够的粮食,让他把兵马养得壮壮的,保护好到时候肯定会定居西北的他姑姑和她其他的孩子们。
太子走了。那位传旨的礼部官员也要走了。不过因为他要带回去的王府“回礼”实在太多,王府调了两千名西北军将士随行护送。
礼部官员不敢要也不敢不要,前来辞行时跪求百里芸给个指点。
其实也不是真要指点,只是需要长公主殿下给他撑个腰。
没有圣意允准,藩王武力不可轻易出藩地。除非是像拓跋猎之前进京那样,奉旨进京,随身携带符合规制的府兵数目。
可如今,两千西北军要出境进京!
东西是长公主殿下让带的。人是为了护送这些东西才入京的。到时候御史台喷起来,祸闯大了,他这把轻飘飘的骨头可是抗不住!
百里芸想了想,觉得这事儿有点奇怪,就先没答复礼部官员,让他先回去。等礼部官员走了,她才让拓跋猎去问问是怎么回事。
镇北王和世子拓拔谨原本是有意避开百里芸,不让她操心的。所以连拓跋猎都没告诉。没想到那礼部官员明里答应西北军护送,扭头就告到了百里芸那儿去。
拓跋猎都问来了。父子俩也就没瞒他。
原来,两人商量了一夜,觉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太子都能独闯西北摸到西北底细,他们也不能对新帝和京都的情况两眼一抹黑。
所以,打算让拓拔谨混在随行护卫里,一路亲眼看看大周各地的民情,看看京都到底是个什么状况。到京都后,也冒一次险,有机会的话见一见皇帝,看看当今圣上到底是不是个可以信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