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她不愿意面对也得面对。长公主府很大,人不算极多但也不少。以前是由刘晋和郎风分管前殿外务,王伯管前殿内务,高公公管后殿内务。如今郎风可统管前殿外务,但无论是留在京中的王伯还是正在从西北带人赶回来的高公公,都已经很老了。
尤其是高公公,太监的身子是损过的,原本就寿命比常人短些。高公公其实年龄比王伯还小几岁,但这几年在西北,百里芸眼睁睁看着,他竟比眼前的王伯还老得快些。去年更是一场风寒就差点儿没了命。
这两位老人,是真的不能再操劳了。
沉默片刻,百里芸低沉问道:“王伯可有人选?”五六年整个王府的人事都在老人家手上,应是对里里外外的人手都摸透了。今天既然特意来说,应该是有人选荐给她用的。
王伯点点头:“有几个人选,供殿下斟酌。若是殿下觉得哪个可用,今后便可试着先用起来了。”
王伯推荐的几个人选,都是根底可靠,有才能又能保证忠心的。其中王伯最属意的前殿内务总管是史义,之前代号叫风十一,原是拓跋猎手下一名贴身护卫。此人脑子极够用,应变灵活,又细心,外面的事儿跟着拓跋猎见识得也多,六年前被拓跋猎赐名史义,留下来帮王伯管着府里留下来的护卫。
后来王伯发现年轻人悟性很高,十分得用,便有意地培养了起来。如今前殿的事务基本上都是史义帮着管的,直接交接也没有问题。
对于这个人选,百里芸表示没有问题。跟王伯出于公平起见也列出来的府中其他出挑些的管事相比,这个史义明显无论是年龄、精力、经验和以往的身份上,都更合适些。
百里芸点头道:“我也觉得史义好些。只是,虽说我即使做主了,郡王也不会有异议,但外殿的管事最好还是等猎哥哥回来了由他来任,以后史义在众人面前也更顺当些。”
王伯点头,不意外百里芸会这么说。反正史义任不任命都实际上在管,纵然他有个一差二错外殿也乱不了,也不急在一时。
百里芸也是这么想:“王伯,外殿就他了。您看内殿由何人来管合适?”
这次王伯却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犹豫了一下,问道:“高公公可有培育的人选?”
虽说这几年高公公不在,内外殿都交由他统管了。但内殿总管到底是人家高公公,他是代管。若是高公公已经在身边养好了接班人,他再推荐就不合适了。
百里芸明白王伯的顾虑,诚恳地道:“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