绰幕,是雀替,也就是角替的一种形式,是用来支持梁柱,形成装饰的。</p>
蝉肚绰幕,是形容这个托木的形状有点像蝉的肚子。它带着非常明显的宋元时代特征,整体来说形制比较简单,只有少量的卷草纹装饰,但曲线和形态非常优雅,与梁柱本身相得宜彰。</p>
雀替是这种托木到清朝时的名称,那个时候,它的造型非常复杂,已然从力学构件变成了美学构件。很多时候,单一个雀替,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p>
连天青最早让许问揣摩修复的,就是孙博然的一件雀替作品,艺术价值相当高。</p>
但现在出现在他们眼前的这个,则是它更早期一些的样貌,这个时候,它实实在在起到承重作用,同时增加了梁头的抗剪能力。当房屋遭到破坏时,梁柱不至于直接砸落倾塌,造成更大的破坏。</p>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这种结构,才使得这间偏厅的木建梁柱完整保留了下来,至今还能出现在他们眼前。</p>
比较有意思的是,蝉肚绰幕作为传统木建中的一种经典结构,到现在已经失传了。</p>
不,严格来说也不能算失传,它的各方面特征在《营造法式》这本宋代的官方工程大作中写得清清楚楚,连尺寸也都列得明明白白。</p>
但是,在华夏的任何一个地方,却都找不到它的实例。如果不是营造法式写得这么清楚,如果不是它的记述存在于很多地方,甚至会让人怀疑它是不是真的存在过!</p>
而现在,它出现在了许宅之中,完美符合描述的一切细节,并以自己的存在实实在在地说话,表示自己就在这里。</p>
在考古中,实例的发现是一种非常振奋人心的现象。</p>
再怎么多的描述,也比不上实物的存在。</p>
因为描述来自不同的地方,有可能出现谬误,但是实物通常是不会错的。</p>
一个非常有趣的案例,就是洛阳有名的“天子驾六”。</p>
在这个考古遗址出现之前,学术界一直都有争论,天子御驾,究竟有几匹马。</p>
这场论战自古有之,一直没有结果,有说“天子驾六,诸侯驾四”的,也有人认为“天子驾四马”,各位经学家引经据典,想要证明自己的说法。</p>
结果到了二十一世纪,洛阳周王城广场“天子驾六”马坑发</p>
现,一切争论化为无形。</p>
实物出现了,再没有比这更有力的例证。</p>
当然,蝉肚绰幕没到这种程度,因为《营造法式》是官方的典藉,上面对于它的各种情况包括尺寸也讲得很清楚。但实物的出现仍然是重大的发现,而且据许问所说,许宅类似这样的孤例实物,已经出现了三十五例了?</p>
这真是……</p>
这处古宅,真是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巨大宝藏!</p>
而现在,陆存高提出了另一个疑问:“这样说起来的话,这座宅子,究竟是什么时代建的?”</p>
蝉肚绰幕是宋元时代流行的结构,之所以很难找到实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太久远了,那时候的木结构建筑能一直留存到现在的,相对来说就是比较少。</p>
就现在各方面的判断来看,许宅是一座清代建筑,为什么会使用宋元时流行、清代几乎已经不复见的结构?</p>
这件事不说奇怪,多少也还是有点异样的。</p>
“现在还无法判断。但是就建筑断代来看,当然是看晚不看早。毕竟早期结构有可能被选择性延用,后面的结构可是不会提前出现的。”许问说。</p>
“唔……”这个说法当然很合理,但陆存高却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托着下巴,陷入了沉思。</p>
眼前这个蝉肚绰幕看上去略有些肥胖、但形态花纹都极尽优雅舒展,它的每一根线条既像是精雕细琢而成,又像是妙手偶得,带着浑然天成的灵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