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都市言情>嫡女重生之不争不羡> 番位一 偿债(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番位一 偿债(八)(1 / 2)

 容遥不知道,孙家因病早夭了的小公子,是怎么变成皇商北沈的养子的。</p>

她知道的只有前半截:孙家的小公子是怎么早夭的。</p>

建和九*春节,她得了小公子的提点后,决心踏实上进,后来就主动去孙家的绣坊帮忙,而不再整日地围在小公子身边,小公子对她的态度也客气了很多。</p>

一点点跟着孙家的绣娘们学劈丝、握针,她的心也逐渐安定下来。</p>

像她这样的人,有一技之长就是有了一条生路。</p>

如此又是一*。</p>

建和十*的春节,她还在纠结着要不要再给小公子送件*礼、以及送什么合适,孙家上上下下却陡然忙碌了起来。</p>

或者说,整个湖州都忙碌了起来。</p>

这不寻常的忙碌,要从吴王府说起。</p>

十*前,吴王因妄议昭帝之陵而被杖毙,吴王府众人听候发落的时候,吴王妃生产不顺、**俱亡,吴王嫡系至此断绝。</p>

吴王妃死后不久,萧太后降旨,她从吴王一脉旁枝里选了个幼子封为继任吴王,同时因前任吴王之过,把吴王封地由钱塘府改为荆郡的江陵府。</p>

荆楚远不及江南富庶,但那继任的吴王凭空得了王爵之位与封地,自是喜出望外,对萧太后感恩戴德。</p>

削吴王、收钱塘,大周几代帝王都想做而**做成的事,萧太后就这么举重若轻地做成了。</p>

荆郡多湖泽,莲叶田田。</p>

建和十*的元宵宫宴上,萧太后用了吴**贡的藕粉莲子羹后觉得甚好,先是劝皇帝也细品,后感念吴王心诚,发了道懿旨召吴王入京觐见。</p>

莲子心中苦。</p>

怜子心中苦。</p>

萧太后要皇帝品的,不是莲子,而是她的苦心。</p>

****的时候,*****仅十二岁,萧太后既要垂帘听政,还要亲自教导皇帝,劳苦功高。</p>

彼时的皇帝,也很恭顺明理。</p>

天下人的眼睛都盯着他,他的生母对他说要感念萧太后,他的祖母对他说要提防萧太后,身边有的人说起萧太后赞不绝口,也有的人说起萧党****...</p>

少*在撕裂中成长为喜怒莫测的皇帝。</p>

建和三*,小皇帝第一次拂逆萧太后,拒绝迎娶萧氏女为后。</p>

或许他是不愿萧氏进一步得势,或许,他只是如每个寻常的十五岁少*一般,不愿娶一个并不属意的妻子。</p>

萧太后在政事上并不独断专行,相反,她很乐于听取并采纳不同的意见,但在立后一事上她很坚持。</p>

萧太后的一生起起伏伏,从首辅孙女到端王侧妃再到掌权太后,若说她的一生有什么缺憾,大概就是,她不是以正妻的身份嫁给先帝的。</p>

她拥有得再多,也无法回溯时光,八抬大轿、十里红妆,风风光光地嫁进端王府。</p>

因为立后,皇帝和萧太后僵持了三*。</p>

大概因为一边是儿子,一边是恩人,夹在中间的简太后难免忧思重重,以致抱恙。</p>

生母到底重于养母,皇帝妥协了。</p>

建和六*,皇帝迎娶萧氏女为后,并在大婚当日恭请萧太后还政以颐养天*。</p>

皇帝的一句"还政",背后有多少谋划。</p>

毕竟,萧太后主政的这六*尽管政通人和,但在很多士子看来,女子主政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牝鸡焉能司晨?</p>

皇帝神色惶惶,萧太后却笑得云淡风轻:"皇嗣为重,皇帝且宽心,这江山有哀家替你守着!"</p>

贪权不放,就这么被矫饰为以皇嗣为重、不辞辛劳。</p>

偏偏无可辩驳。</p>

皇嗣不重吗?</p>

当然是,重中之重!</p>

帝党臣子就只能无奈地寄希望于皇帝早得龙子。</p>

皇帝却骤然间懈了心性,不再和萧太后明争暗斗,也无暇理会六宫美人,一心一意地修起了道...</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