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变臣> 第六百七十章李家访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七十章李家访亲(2 / 2)

得知彤儿为了照料生意仍在化州,要到九月才会到京中与江安义团聚,连两个孩子都托付给了冬儿照看,李明性闷声道:“让一个出嫁的女儿在外支撑家业,李家着实有愧。”转过脸来骂两个儿子道:“你们两个白生了男儿身,还是做哥哥的人,除了吃喝玩乐能帮家里什么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彤儿的大哥李东兴是秀才出身,至于李东海不过是童生,两人是典型的纨绔子弟,李东海更是为了银子帮着二爷爷李师成到化州压榨过江安义,知子莫若父,李明性骂得一点也不错。

此次江安义调任京中,彤儿自然要跟在他身边,眼下暂时在化州等候李家派人来交接,李明德的意思是让李东兴或李东海前去,他们两人是彤儿的亲哥哥,比起旁人来要方便许多,同时也算是对二房的扶植,让二房继续掌握族中的经济大权。可是李东兴兄弟俩两人都不愿离开江南到化州吃苦,李明德只好让三房的李东刚前去。

江安义看到两个大舅子脸色难看,忙婉言劝道:“岳父太苛了,彤儿常在我面前说大哥才学出众,二哥为人机敏,都是李家的后起之秀。”

李东兴和李东海的脸色和缓了些,看妹夫顺眼了许多,彤儿娘心痛儿子,嘟嚷道:“哪有当爹的这样说儿子的,他俩在家不也在帮你吗,你年纪大了,东兴和东海跟在你身旁,族中的生意将来还不是交给他们打理。”

李明性无奈地摇了摇头,如果两个儿子有一人去化州坐镇,族中再留一人,家族的经济命脉就握在二房手中,无论族中发生什么变化,二房都稳如泰山。看到妻子絮絮叨叨地抱怨,李明性道:“安义中午没吃什么东西,你去早些安排饭菜,安义该饿了。”

等彤儿娘走开,李明性问道:“安义,此次进京万岁有意让你在何处为官?”

对于江安义的前程,李家比江安义还要关注,李家现在与江安义紧密联系在一起,李家现在最大的倚仗李明行官居九卿之一太仆寺卿,是正三品的高官,但

实权不大,在朝堂上的话语轻微,加上作为接班人李明益败走外任,李家在官场上的势力大为减弱,所以李明行才会忍辱负重,力劝族人把彤儿嫁给江安义为妾,就是希望在李家势弱的时候借助江安义的强势舒缓生息,以求再次崛起。

此次江安义前来李家拜访,李明德已经召集族人商议过要派人跟江安义进京,鸟随鸾凤品自高,跟在江安义身边可以谋个一官半职,余庆山、刘逸兴等人就是最好的例子,而试探江安义口风的人选自然是李明性。

“妹夫深得天子信宠,最少也是个侍郎,我前次无意中听族长露了口风,说大伯来信说京中传言天子很可能会任命妹夫做中书侍郎。”李东兴兴奋地插嘴道。他是秀才出身,对功名较为热忱,有心跟着江安义前往京城。李东兴的算盘打得精,余庆山和刘逸兴跟在妹夫身边由秀才变为举人,而且都做到了七品官,自己和他是姻亲,跟在妹夫身边有他指点几句,考中举人不难,至于及不及第倒在其次,只要能踏入官场,有妹夫和李家在后面支撑着,怎么说自己将来的官身也不会低于七品。

江安义刚入京就被派往林华县,对京中的传闻来自田守楼的信息,对于自己的官职,各种传闻都有,中书侍郎的说法倒是首次听说,这个消息来自李明行的话,应该比田守楼得到的传闻要真实些,毕竟田守楼交往的人群层次较低,消息的真实性要打折扣。

政事堂下设秘书监、中书院、门下院为丞相之佐,中书院掌国家政令,佐天子而执大政,统和天人,职责有七:册书、制书、慰劳制书、发日敕、敕旨、论事敕书、敕牒。

中书院设中书令一人,侍郎两人,在京官诸多侍郎中,中书侍郎无疑在诸多侍郎中属于首屈一指的角色,从官阶上就能看出一斑,中书侍郎与吏部侍郎是正四品上的官阶,其他各部的侍郎都仅为正四品下的官阶,而中书侍郎随侍在天子身侧,比起其他侍郎来说显然要更为亲近,以江安义三十岁的年纪成为中书侍郎,那等于说一只脚已经踏进了政事堂的大门,江安义在听说自己要成为中书侍郎进也免不了心中一喜。

李明性见江安义面带喜色,趋热打铁道:“京中不比化州,安义身边没有得用的人手可不行,再说彤儿一个女儿家为了家族在外打拼,李家有愧于她,我有意选派几十个得用的仆佣进京伺候,算是补报于她。”

对于岳丈的好意江安义只能唯唯,心中暗想这批仆人千万不要像霞姑那样拿大,要不然到时反倒让彤儿难做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