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骑马与砍杀之立马横枪> 第二百三十五章 局势2/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五章 局势2/4(2 / 2)

贾诩笑着摇了摇头,拒绝道;“并州牧于我有知遇之恩,现在正处于困难之中,我怎么能其他而去?况且妻儿都在晋阳,离开许久,甚为想念。”

开玩笑,即便是阎忠开出再高的价码,贾诩都是不会这么轻易的跳槽过来的。这个时代的人讲究忠义,随意地更换主君,可是要被大部分的人所厌恶的。今日能为了尚书令的位置背叛一次,焉知他日不会因为其他的原因再次背叛?

再说,现在银川怎么看怎么像一个大火坑,贾诩是聪明人,怎么可能睁着眼睛往火坑里面跳呢?所以他很坚定拒绝了。

陈诚笑道:“文和既然不愿意现在回来凉州,那咱也不勉强,人各有志嘛。不过我私底下想问一下,并州的局势已经如此糟糕了吗?以至于董并州要将匈奴人内迁,还要将上郡都让给我们。”

贾诩讶然了片刻,心中对陈诚的评价又高了一些,然后回答道:“陈使君慧眼如炬,并州的形势确实不太好。董并州的根基都在西凉,并州又有很多丁原的旧部,所以州中的豪杰多有不服。”

阎忠冷笑道:“将出身并州的丁原调往关中,又将扎根于西凉的董卓派往并州,朝廷的计策倒是不错。”

陈诚笑了笑,再问道:“关东群雄并起,一度打到了荥阳成皋一线,并州军也曾经杀进弘农,却先后都被大将军何进的兵马击退。依文和看,接下来,大将军是否能够削平关东群雄?”

现在的局势和陈诚记忆中的有很大出入,在他的记忆中,另一个世界里面,何进被杀后,董卓趁机控制了朝廷,但是他名不正言不顺的,又在朝中没有根基,所以弄得天下皆反。

但是何进跟董卓不一样,何进是大将军,是天子的舅舅,虽然跟袁盎袁隗杨彪等世家权贵不对付,却也得到了很多中层士人的拥护。像是张扬,张邈,臧洪等人,曾在另外一个世界中起兵讨伐董卓,但是在这个世界里面,却都是何进麾下的重臣。

张扬被任命为河内太守,治下户口十五万有余,兵马五六万,牵制了河北和并州的很大一部分兵力。之前被何进征召的那些士人中,有一部分人跟着袁绍袁术的那个人逃离了洛阳,却也有一部人留了下来,并像张扬一样得到了重用。

这些人在对抗关东联军和抵御并州董卓的时候,出力很大。弘农,渑池等地被董卓大军团团包围,却一直坚守不降,这才导致了董卓后来撤退不能,被逼得在涧河边上与朝廷兵马大战,差点就丢了性命。

陈诚自认为智力和统兵能力一样,最多只能算是中等偏上,对于这个世界土著的优势只是多了一些见识和知识。现在天下的局势变成了这个样子,他已经看不清接下来到底会怎么变化了。

何进虽然在洛阳和关中大肆搜刮,但是毕竟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军事上的优势,是可以转换为政治上的实力的。他既然打了胜仗,那治下的百姓和豪强即便是不满,也只能忍着了。

如果他是何进,现在就会趁着军事上的优势还在,继续用兵,在南北两路敌人中挑选一路作为主要攻击对象,争取彻底打趴下一路再说。并州表里山河,不是用武的地方,先打垮袁术或是袁绍两大集团中的一个才是正理。

只要能继续胜利下去,就将会产生连锁反应,像是荆州刘表,陈国刘宠,幽州刘虞,扬州刘繇,兖州刘岱等人,现在还是持中立态度,但只要何进能再胜几场,他们说不定就会倒向大将军。

毕竟汉家有外戚领兵的传统,何进现在代表的是汉家正统,可不是董卓那样硬来可比的。

陈诚自己对现在局势看不清,自然就需要向别人求教。阎忠虽然也是有名的智者,但是他现在身在凉州,对关东的情况并不能及时掌握,因此只能提出一些建议,却是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

不然的话,阎忠也不会因为陈诚说需要再过两年才能用兵而感到焦虑了。现在天下的情况混沌未明,万一何进在这两年中消灭了袁氏兄弟呢?又或者袁绍和袁术中的一人杀进了洛阳,以袁家四世三公的威望,天下说不定就这么重新安定了下来。

到那个时候,朝廷以大军征讨,西凉军就算是再骁勇善战,也不可能对抗全国的精锐兵马啊。当然,陈诚是不担心袁绍和袁术入主洛阳的。要是袁绍把持了朝廷,他就去跟张燕,公孙瓒联手,好歹要与袁绍斗上一斗。

至于袁术,“路中悍鬼袁长水”就更加不值得担忧了。袁公路志大才疏,行事狂悖,为人嚣张,在另外一个世界里面,几乎把所有诸侯都弄到他的对立面去了,也算是一个奇葩。

面对陈诚的提问,贾诩沉吟了一会,回答道:“大将军能否削平关东群雄,就看今年能不能全有兖州和豫州。若是能夺取袁术占据的汝南郡,又能将袁绍兵马赶回河北,那朝廷的威望势必大涨,天下的英雄豪杰也将会纷纷归顺,则关东群雄无能为也矣。”

陈诚问道:“若是大将军今年不能夺取中原呢?”

狭义上的中原只是河南那一块,现在则是代指兖州和豫州。这两个州人口众多,又有大片的平原,正是中国的菁华所在,要是能夺取这两块地盘,朝廷的财政压力就能缓上一缓。田地里的粮食收上来之后,可供二十万大军食用。

所以古人曾说:得中原者得天下,就是因为中原人口众多,物产丰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