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骑马与砍杀之立马横枪> 第二百六十一章 用心一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六十一章 用心一也(2 / 2)

陈诚盘算了一遍,摇头道:“伯道说的我也知道,但是没有人可以代替他啊!”

阎忠笑道:“等赵云将军回来之后,让阎行去换徐荣怎么样?”

阎行在牙兵已经做到了军司马的位置,又立下了许多战功,按说也应该再往上升一级了。从牙兵中外放,照例也是要加一级的,这样就能直接做到偏将军的位置。

陈诚点点头,道:“等回来之后,先升他为上校,。然后任命他统领五原,上郡军务,加准将军衔。”

“君侯已经准备将军制在凉州推广了?”

“在牙兵中试行了一年多,现在也是时候推行开来了。”

贾诩主管门下省,所有的军务和政务都要过手,自然是知道“军衔”制度的。他问道:“那各郡太守要不要加军衔?要是加军衔的话,又该定成什么级别的?”

“太守加中将军衔,郡国兵将依次递减。”

陈诚道:“行文吕方,让他在汉阳准好准备,一旦吕布回过头来攻打段煨,我们要能随时介入。要是吕布跟董卓分不出胜负,那我们就还是按照之前的计划来。”

关中的乱战还在继续,吕布以血腥手段压服了大部分地区之后,又和董卓打了起来。吕布的政治手腕不怎么样,但是临阵决断的本事还是有的。跟吕布相比,董卓更能笼络人心,也更得将士死力,但是打仗的手艺实在是有点潮。

双方在三辅拉锯,互有胜负,但胜利的天平还是渐渐地倒向了吕布这一方面。有着关中作为依靠,吕布军损失的兵马很快就能补充上来。兼且长安的武库中还有着许多的甲胄兵器,能够源源不断地供给大军,董卓方的武器在损坏之后,就只能够自行修补了。

到了秋天的时候,关中东部的许多地方都已经打成了焦土。虽然是收获的季节,许多的村庄中却已经没有了人烟。不少的百姓携家带口,通过扶风逃向了凉州。汉阳太守吕方将之收拢起来,编户齐民,又从中挑选了精壮五千余人,驻扎在麦积山之下,一边训练,一边就近食用附近的麦子。

对于百姓逃亡西凉的行为,已经夺取了整个扶风的段煨心中明白,这是在增强西凉军的实力。但是他也不能将百姓都拦截下来,因为扶风没有那么多的土地分配给逃难的百姓。为了应对东西两边的敌人,他手下的兵马一再膨胀,也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喂养这些逃难的百姓。

这几年关中大战不止,主粮的产量在不断地减少,幸好有从西凉那边传来的土豆玉米等作物,使得百姓们虽然穷苦,却还能勉强将肚子给糊住。那些逃亡到各处山中的百姓,没有办法种植麦子和稻谷,却能在山间的贫瘠土地上种些红薯土豆啥的,除了不太方便之外,竟然过的比在山下的底层百姓还好一些。

山中虽然有豺狼虎豹,却没有催捐逼税的官府。若不是山中很多东西都需要向外界购买,而且冬天实在是太冷了一些,只怕大家都要跑到山里面去了。

天下都在乱战,也就蜀中,荆州,西凉这三处地方没有战火。就像是世界大战时候的美国一样,自然而然的就成了避风港。西凉因为过往的名声不大好,之增加了上万户的百姓,荆州和蜀中的人口增加得更多。

有意思的是,这三处地方,都是由外人入主的。陈诚不是西凉人,刘焉不是益州人,刘表也不是荆州人,所以这三处都会面对着一些相同的问题——本土派和外来派的争斗。土客之争由来已久,往后几千年一样会产生很多的矛盾。

帝都的百姓,比如说长安,开封,洛阳等作为京城的时候,天子脚下的百姓认为外面的都是乡巴佬。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同样会有对贫穷地区的歧视,虽然科技在不断进步,社会制度也在不断地变化,但是人心却都是差不多。

陈诚打压韩遂,诛杀宋建,然后拉拢凉州本地的豪强,这才在凉州站稳了脚跟。刘表是联合荆州的士人,清洗了当地的豪强宗族势力,然后联合黄祖等实力派,将荆襄九郡在名义上统一了起来。

至于刘焉,手段更加高明。他在打压益州的豪强之余,又扶植起了五斗米教的张鲁,隔绝地方,杀害朝廷使者,关起门来做了益州的土皇帝。五斗米教由此盘踞汉中和东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少见的****的势力。

张横在转封为武都太守之后,经过一年的修生养息,就开始了向外扩张。但是武都的边上大多是凉州的地盘,他不敢挑战陈诚的权威,于是将主意打到了隔壁的汉中头上。黑甲军频频侵扰汉中,和五斗米的教徒们很是打了几场硬仗,双方各有胜负。

在正面的决战中,张横的黑甲军能靠着甲坚兵利占据一些优势,但是****的五斗米教总是能拉出更多的兵力,就算一时失利,马上又能重新恢复战斗力。黑甲军才刚刚恢复了一些元气,不敢和张鲁军硬拼,只能撤回了武都。

汉中兵马动员起来,足有七八万,光靠着五千黑甲军根本就啃不动。为此,张横上书银川,给陈诚写信,说是汉中民风柔弱,可以讨伐。陈诚在接到奏章后,直接就批了两个字,“不许!”

开玩笑呢,现在马上就要对关中用兵了,哪里还有余力去开辟第二战场?咱又不是二战时候的美利坚。汉中那个地形,要么就一举攻入到核心的平原地带去,要么就干脆不要用兵,在山峦间反复争夺那些山头隘口只能平白地消耗兵马和钱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