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骑马与砍杀之立马横枪> 第三百八十七章 报国 4/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八十七章 报国 4/4(2 / 2)

袁绍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狂吼道:“想我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怎么会落到如此下场?陈贼,陈贼,恨不能与汝俱亡!”

火焰卷了过来,袁绍横剑在脖颈间一抹。献血溅射中,身体颓然倒地。在生命的最后瞬间,袁本初却是想起了一个不太相干的事情来:曹阿瞒惯会使诡计,未必就真的死了.....

邺城的城门被打开之后,朝廷大军一拥而入。其他的各处城门城墙也很快失守,各路大军纷纷冲进城去。张燕,公孙瓒,臧霸等人的兵马军纪不佳,军中稂莠不齐,冲进来之后就开始大肆劫掠。

尤其是是张燕部的兵马,他们和袁绍结下了血海深仇。双方之间的仇怨,当真是倾尽三江之水也无法洗清。在其他人抢劫奸/淫的时候,张燕军却是径直扑向袁氏将领和文臣的府邸,将袁绍麾下的文武官员连同他们的家眷都给杀得干干净净。

唯一可惜的,就是袁绍居然已经引火自焚了,让张燕军的将士们觉得不够解恨。按照他们的想法,是要把袁绍绑起来,一刀刀地把身上的肉给割下来的。现在这种死法,真是便宜他了!

为了发泄,为了报复,袁家留在城中的人也是被杀了个干净。甚至连投降了的袁尚的家眷也都被屠戮精光,就像是袁绍军几年前对黑山军做的那样。风水轮流转,当年袁军杀人,现在黑山军也杀人,谁也不比谁更好。

不过陈诚不能放任屠杀继续进行下去,在城中的情况有失控的迹象之后,立刻让赵思和魏冉带着牙兵上街弹压。在一口气砍了一百多颗脑袋后,局面才渐渐地好转了下来。

邺城陷落,袁绍自焚而死,曾经雄踞河北的袁氏集团就此灰飞烟灭。但是河北这块肥肉可是有很多人都想要的。因为战争进程很快的缘故,河北的元气并没有受到损伤,现在还有五百多万人口,无论是谁,只要能得到这些人口和土地,就能一跃成为天下最强力的诸侯。

如果没有大将军的话,应该是这样。

陈诚怎么会将河北这块肥肉分给别人?诸侯们立下了功劳的,可以给金银布帛,可以给官职爵位,但是绝不可能将河北的土地人口分割了给他们。在战后的第四天,陈诚就已经下令赵云改任冀州牧,以阎行为并州牧,又加臧霸为青州刺史,并命令和诸侯们的军队返回各自的地盘去。

对于这样的命令,诸侯们自然都是有些不满的,但是下面的士兵却是很高兴,他们在打进河北之后,抢到了许多财物,正是想要回家过几天快活日子的时候。听说可以回家了,士兵们都是很欢声雷动。

在留下赵云镇守河北之后,陈诚带着大军向南越过黄河,然后在洛阳停了下来。经过两年的修生养息,河南与弘农已经恢复了许多元气,但是人口数量还是只有战前的一半。许多田地依旧处于荒芜状态。

陈诚在洛阳待了十天之后,宣布这些荒芜了的,没人耕种的田地全部收归大将军府所有,并且将之分给了牙兵和那些从西凉和关中跟着一起过来打仗的将士。大将军有功必赏的做事风格大家都是知道的,但是一次拿出三百万亩田地出来当做赏赐,依旧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而且这些田地大多可是有主人的,虽然人家现在没有耕种,但是也不能就这么给吞了吧?不少人立刻就义愤填膺起来,许多士人和官员相互串联,纷纷上书,希望大将军收回成命,不要与民争利。

听到了人民的呼声之后,陈诚从善如流,没几天就颁布了一条新的法律,宣布“田地只要三年没有耕种,就会被收归国有”,同时又强调了一遍以前的土地法,“任何人,只要是没有土地的,都可以免费向国家申请三十亩的田地”。

刚刚击败了曹操和袁绍,陈诚的威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趁着这个机会,当然是要对内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朝廷也从长安迁回了洛阳,三省六部的官员们在陆陆续续地搬到洛阳这边来。

不过这样说可能不太严谨,因为天子还是被留在了长安,只有何太后和其余的几位公主一起回到了洛阳。大将军说了,洛阳的宫室还没修好,不足以为天子居所。至于洛阳的宫殿什么时候才能修好?

那大概要等到五六年之后了,要先将田地开垦出来,然后挖掘沟渠,清理河道,修补城墙,再修建道路和粮仓,驿站等,要把这些配套设施都给完成了,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不是?

在这期间,天子就尽管放心在长安住着就是了。

将政治和军事中心搬回洛阳,主要是为了就近控制河北与中原。光河北一地,人口就有关中和凉州加起来那么多。若是再加上兖州和豫州,就是关中那边的好几倍了。这么庞大的力量,必须要被牢牢地掌握在手里才行。

随后,阎忠,徐超,赵云,徐荣,吕方,阎行,等文武百官一起上书,以大将军功高的为由,请天子下令,册封大将军为魏国公。阎忠倒是想给陈诚上个凉国公的名号,但是这个名头听起来就有一股草台班子的味道,于是只能作罢。

关中的那些人,比如说孟佗等人,则是想着给陈诚冠上秦国公的名号,但是这样一来,西凉的那些文臣武将们又不干了。咱们不能占到便宜,也不能让关中人得了好处不是?陈诚自称是魏郡人,那就干脆封为魏国公好了

天子下诏之后,一般还要辞让个一两回,以显得自己很是谦逊。不过陈诚又岂能学那些做派?他接过诏令后,对众人道:“本来呢,我只是想在凉州找个地方避难的。但是大家推举我当了凉州牧,当时我就说,也不是我谦虚,大家还是另请高明吧。可是成宜和杨秋他们说了,大家已经定好了就是我。于是我就念了两句诗,然后当上了凉州牧。

后来又当了大将军,现在又要让我当魏国公。我本来也是不想当的。但是既然大家这么热情,那我就勉为其难的先试试,要是不行,咱们再另选贤能。当凉州牧的时候,我就念了两句诗,这次也念两句吧。”

陈诚朝着或是目瞪口呆,或是已经习惯了的众人看了看,脸上露出神秘的笑容,“*******,岂因福祸避趋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