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凤舞隋末> 第五百五四章 政策解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五四章 政策解说(1 / 2)

 /

却说黄小刚开场的一段开宗明义,把古来至今设学之事梳理了一个源流,众儒生们倒也都是点头认可。

接着黄小刚便话锋一转道:“昔文帝赐国子生经明者束帛,是为嘉奖之意,而所谓明经者,多是只通经史强帖括,而不知庶务,且不说射、御、书,单是一个数便不能通达,如何为官做吏?”

所谓“明经”,指的是隋文帝开创的科举制度“明经科”,这一科的考核也就是背诵和默写,看参考对经书内容的记忆,考试的时候主要采用的是帖括(填空)的方式。

因此在隋文帝期间,每州岁贡三人,主要是明经与秀才两科,时称贡举,正式确立了后世所谓的科举制,然后到了大业初年,杨广又在这两款的基础之上创立了进士科,形成了秀才、明经和进士三科并列的常贡。

所以黄小刚现在这句话的意思也就不用多说了,进而道:“是以!我新朝科举,既要承继前隋制度,也要务实求进,念诸生学有先后,良莠难齐,这才针对优学稚子设童生科,其意是在劝学!至于说逢进必考,也是循渐进之矩,正所谓进学本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何以鉴其进退之?唯有考试矣!”

这话说来,在场诸生都是面有愧色,因为这话自然在理,而且便是前隋的贡举也是要看考试的成绩优劣,所以考试这个东西本身并没有问题。

而唯一的问题就是,今天大多数在这里的人不是不愿意考试,而是不愿意参加童生试,毕竟很多都是几十岁的成年人了,认为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应该可以直接去参加举人乃至进士的考试,而天凤军这边却要求所有人的都必须从童生试考起,这就有些为难人了。

你看,都已经是几十岁的大老爷们了,还去参加什么童生试,这要考得过倒也还好说,可万一考砸了不得丢人丢到姥姥家去了。

之前天凤军可是用“东华时报”连续好几期,把童生、秀才、举人和进士四个等级的考试模拟卷刊登在上面公告了天下的,且也在每一期上对天凤军将施行的科举制度都做了明确备注。

上面明明白白的写着,天凤军的科举制度有严格的分级,凡男女年满十二岁便可参加由县组织的童生试(乡试),合格便可获得童生资格,获得童生资格的学子能够得到每月半石粮食的养俸(为期六年),并可进县学修读。

而凡男女年满十八并获得童生资格者,才可参加县试,合格便能晋级为秀才,每月可得一石粮食及一贯钱的养俸并获得进入郡学修读的资格(也是为期六年);凡男女年满二十四并获得秀才资格者,才可参加郡(州)试,通过便能获得举人的资格,方能参加春闺,并可以获得每月两石粮食及两贯钱的养俸(为期还是六年)。

此外,童生、秀才和举人考试分别在每年的六月、九月和十二月,原则上不允许越级考试,也即是必须遵循童生进秀才、秀才进举人的顺序,不能一上来就让你去考举人,但同时允许连考,也即是六月考童生过了,就有资格参加九月的秀才试,要是秀才试也过了就可以参加十二月的举人试,要是全考过就可以参加来年三月的春闱了。

而春闱也被称为国考,每年的三月择期举行,考试的地点如今先暂时放在高密,以后会确定在新朝的首都。然后参加考试的举人在通过考试后,会获得进士的资格,正式获得国家发给的俸禄,但却还不能做官任职,而是需要进入未来即将组建的国务院下属各政务司进行学习和培训,合格之后才会授予官职并确定品序及实职。

而之所以规定十二岁才能考童生,十八岁才能考秀才,二十四岁才能考举人,目的就是为控制考生的数量,从源头上展开总量控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