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召唤大纵横时代> 第一百四十四章 青苗之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四章 青苗之法(2 / 2)

江河闻言,脸瞬间变得与王安石的脸一般黑。</p>

青苗法,你不是验证过了吗?</p>

而且青苗法也不是王安石的独创,它最早被用于唐末割据时期。即向即将耕种,却不能承担耕种费用的贫困农民借钱,再待秋收时还清所欠欠款,再补上利息。</p>

按照常理来说,青苗法通过国家承担风险,既可以扩大生产,又可以一直兼并。甚至农民交还的本息,还能补贴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在使用之初的确很成功。</p>

可等到王安石为相,大举推行青苗法后,虽然初见成效,可却由于用力过猛,各州各地都被分配的数额,更有官吏为了自己的前途,摊派青苗款。</p>

这样,原本富足的百姓,却不得不去借自己本就不需要的钱。而青苗的利息也越来越重,从两三分,一路飙升到四五分。官吏们又附上了许多名头,使之变成地方敲诈百姓的手段与苛政。</p>

王安石可不是大老粗,他一见江河脸色一黑,心底一紧。</p>

他当然知道青苗法的弊端,可在他眼中,这一次不一样。毕竟,他已经在北宋进行过了一次尝试,知道了许多在未实行青苗法时所不知道的后果。</p>

何况,他也有能够劝服江河的理由。</p>

“陛下,臣之所行青苗法,与陛下创立的两家银行,有很大关系。”</p>

“哦?王卿是想着用银行来开设科目?”</p>

“正是!臣思以官府代办青苗,极有可能导致苛政。与追求前途的官吏不同,陛下所创立之银行,实是商业组织。两家银行虽然都有朝廷背景,却因力量不足,无法强迫地方。”</p>

“啧。”江河沉吟一会儿,感觉有些道理。</p>

倒是和后世的农村粮食支助补贴差不多,不过相较于后世的纯粹补贴,大宋的青苗法看起来就有些……</p>

这也没办法,大宋穷啊。别说给粮食支助补贴了,就是光取消农业税,大宋就少了三分之二的收入,一下子就会让收入赤字严重到无法挽回的地步。</p>

可相较来说,青苗法的确可以帮助各地振兴。且收益的,不止是农业发达的地区,江河甚至还举一反三。</p>

是不是也可以搞出来一个帮助农民开垦荒地的科目呢?是不是也可以搞出来一个帮助农民购买农具、家畜的科目呢?</p>

甚至农村建房,自己也可以提供贷款。</p>

这些专项资金,只要是用于农业,就以低于市场的利息,给予贷款,进而促进农业振兴。</p>

念及至此,江河的思路仿佛被彻底打开。而且江河也由此转变了思路。</p>

既然青苗法的弊端,自己已然知晓,那么凭借自己的威望和朝廷眼下极高的行动能力,小心控制青苗法,最大程度削减其弊端,甚至是完全杜绝,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事情。</p>

甚至,如果青苗法出现了反噬状态,有害于国家,成为了苛政。江河难道就会对此彻底一无所知?</p>

在这一点上,江河还是很有自信的,看看自己的文臣团体,可能能极早发现这一状态的。</p>

况且,就算青苗法运行之初,肯定是有益的,这在唐末以及北宋都得到了印证。如果青苗法最后,真的成为了苛政,江河也不会怕。</p>

毕竟,连北宋都能轻易把青苗法给停下来。江河又为何不可呢?</p>

思虑万千,江河终于认可了王安石的献计,并将自己的想法说出,认为可以扩大科目,在利息方面也提出利息可以极低,甚至可以不索要利息。</p>

只要能振兴农业,四海升平,那江河就别无所求了。</p>

此言一出,不光是被得到了认可的王安石,殿上所有的大臣,乃至于侍候在一旁的郭济都为之动容,齐声呼道:</p>

“陛下圣明!”</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