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朕不是宋钦宗> 七十五 江南廉访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七十五 江南廉访使(2 / 2)

没了名望,赵桓又凭什么保住储君位?

想明白了,赵桓出来,道:“父皇,儿臣有话说。”

“说。”赵佶道。

“江南水灾严重,百姓正在水深火热中煎熬挣扎,不给休养生息的机会定然不行。

因此,儿臣请停今岁花石纲,略略减轻百姓负担。”

见赵佶犹豫,赵桓又劝道:“艮岳建造,非一日之功,本不必在意这一年半载时日,待江南元气恢复,再行上供不迟。

再则,德象天地称帝,父皇岂能因地方风光而置百万生民于不顾?”

听到这未说完的指责,赵佶面露不悦,却道:“即如此,便免了今岁花石纲。”

“父皇英明,想来江南百姓定然感激涕零。”赵桓果断递上了一记马屁,又道:“儿臣愿为江南廉访使,监督各地救灾事。”

宋初,安抚使为诸路灾伤及用兵的特遣专使,事毕即罢,后渐成为各路负责军务治安的长官,以知州、知府兼任。

至当朝,安抚使已经掌管一路兵民之政﹐有“便宜行事”之权﹐实际上成为地方最高官。

若是接了江南安抚使,那么名义上,赵桓便掌管了江南地区的全部军政事物。

但是,有名无实罢了。

各地知州、防御使等拒不奉令,太子能奈人何?

廉访使级别比安抚使低了许多,只是行监察事,说白了就是监督者,还是没有处罚权的那种。

但是,职位低微,却可以实际用事,若有官员虚浮人事,赵桓可以直接弹劾,甚至可以就地罢免,再让人取而代之。

如此,在他的眼皮子下,谁敢不尽心尽力赈灾?

而且就算出现了纰漏,也可以。也有直接责任人背锅,民间最多说一句“太子仁心爱民,却被小人所误”罢了。

如此,当然选择当廉访使。

果然,余深跳出来,道:“陛下,国朝体制,素无储君出任地方之先例,为祖宗成法计,储君不宜外出。”

罗从彦反驳道:“东宫可为安抚使,不可为廉访使,是何道理?”

“吾刚刚思虑不周罢了,发觉不妥立刻更正,此乃知过能改,太子宾客有何话说?”余深云淡风轻地说道。

果然是资深官僚,面无表情地把自己说的话吞了回去,毫无羞愧。

“臣思虑不周,收回前言,东宫确实不宜外任地方。”诸多刚才附和王黻提议的官员纷纷说道。

“父皇。”赵桓道:“儿臣自出生起,便居于东京城内,不知外界之广阔,亦不知民生之艰难。

去江南走一遭,即可开阔眼界,亦可宣扬皇室之恩德,实在是两便的事,恳请父皇准许。”

想到父子间的约定,赵佶点头,道:“可,便由东宫兼江南各地廉访使,监督各地救灾事宜。”

“多谢父皇,儿臣领命。”赵桓谢过,又道:“为震慑不法,儿臣请全权监督处置权,若有贪官污吏戕害逼迫百姓,可就地处置。”

“不可!”高俅反对道:“同意东宫兼职廉访使,已经是格外开恩之违例,岂能太过纵容,乱了朝纲?

再则,若是东宫大权在握便胡乱作为,恐怕地方人心惶惶,不利于上下秩序。”

“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若是各地官员皆是勤政爱民辈,何虑东宫监督?”罗从彦反驳道:“除非,其贪婪暴虐,残害生民,禁不住监督检查!”

“安知东宫不会为了邀名,行那不分青红皂白,大肆排除异己事呢?”高俅冷笑道。

“竖子,胆敢毁谤东宫!”罗从彦直接开骂。

“若东宫问心无愧,便无处置权,亦能震慑不轨,安抚百姓,若是别有所图,自当防微杜渐。

万一东宫邀名太过,百姓只知储君而忘记圣上,又让陛下如何自处?”高俅直接指责道。

言下之意,就是赵桓胁裹民意而行那篡位事。

果然,赵佶道:“即如此,只行监察事,若有贪腐失职渎职,自当上奏中枢处置。”

“但凭父皇安排。”赵桓应下。

不乐意也没办法。

在皇帝的概念里,给你的权力才能拿,不给你的别惦记。

这点是皇权稳定的基础,哪怕父子也没什么好说的。

好在,能够外出便已经达成目的,至于如何做事,看情况再说不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