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朕不是宋钦宗> 一百六十四 宣和元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百六十四 宣和元年(2 / 2)

改元,即改年号。

圣旨洋洋洒洒千余言叙说了改元的原因,其实就赵桓的总结,归根结底是赵佶心血来潮。

影响不大,但是挺操蛋的。

去年十月份,赵佶降诏改“政和”为“重和”,如今不过二月,不到四个月,改“重和”为“宣和”。

因此,今年一月份是重和二年,后面便是宣和元年了。

改元其实挺正常的,比如唐高宗李治前后改元十四次,赵佶的次数远远比不上。

但是年中改元并直接启用的,除了赵佶还有一个,那就是汉灵帝。

可以说,都是昏君。

但是,人汉灵帝好歹是病死的,皇帝当的相当安稳。

赵佶,宋徽宗呢?

成了俘虏,国未亡而帝位去的可怜虫,完全比不了。

但是说到底,改元也只是大赦天下,大家热闹热闹,其实影响真的不大。

东宫还是宅起来练兵,郓王东奔西走搞串联,高俅埋头整顿军队,其余人都忙着拍马屁。

反正歌舞升平,欣欣向荣,都抓紧时间向上爬。

二月春风似剪刀,倏地就过去了。

三月庚戌,蔡京进安州所得商六鼎,讨得赵佶龙颜大悦。

当时,赵佶就有意让蔡京复起,再为辅政。

好在,蔡京有个好儿子蔡攸。

因为怕蔡京复出影响自己的仕途,蔡攸当场说蔡京年老体弱且身体有疾,才让赵佶放弃了这个可怕的想法。

蔡攸确实挺奇葩的,然而对东宫比较亲善,赵桓当然不会推开。

己未,政事堂又进行了一番调整,

以冯熙载为中书侍郎,范致虚为尚书左丞,翰林学士张邦昌为尚书右丞。

对东宫影响颇大。

冯熙载是蔡京忠实的狗腿子,处处和太子为难,上任不久就弹劾东宫私蓄死士,培养暗谍,有图谋不轨之意。

好在,范致虚与东宫亲近,给化解了一番。

至于张邦昌,就是靖康之耻后做了傀儡皇帝的那个。

当然,此时的张邦昌全心全意地为拍好赵佶的马屁而努力,丝毫也不像叛国卖国的汉奸模样。

若说对天下震动最大的事情,莫过于刘法出任熙河各州安抚经略使,开始清点并整编沿边各军。

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扫荡西夏。

不说彻底覆灭西夏,但是要拿下盐州和夏州。

当然,现在只是筹备,距离正式开战还早得很。

对此,赵桓是有些庆幸的。

本来的轨迹中,此时刘法已经被童贯逼迫孤兵深入,被西夏人挡在统安城并被围攻至死。

随后传来的消息,让赵桓很不爽。

刘昺出知济州,张叔夜改知海州。

原因很简单,张叔夜是东宫的铁杆,高俅不放心。

济州距离梁山泊不远,肯定会成为屯兵之所在。

张叔夜这个知州,让高俅如鲠在喉,当然是要拔掉的。

只可惜张叔夜把济州整治的气象一新,却要坏在兵祸里了。

兵过如篦,以禁军的军纪,不知道多少百姓要遭殃。

待到三月中旬,闲居东宫的赵桓接到高俅邀请,要去参加出征军队的校阅。

不管怎么说,政和无疾而终,重和转瞬即逝,宣和年,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