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朕不是宋钦宗> 一百七十九 士大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百七十九 士大夫(2 / 2)

只恨朝堂衮衮诸公,尽皆鼠目寸光,不见你对士大夫的毒辣。

待你登基,天下士大夫,又能剩几个?

到那时,赵氏与士大夫共天下,怕是也只是一句空话了。”

赵桓无言。

万万没想到,顾林和东宫拼命,居然是这个理由。

可笑么?

当然是可笑至极的。

所谓赵氏与士大夫共天下,乃是有根据的。

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说:“历观秦、汉以及五代,谏诤而死,盖数百人。而自建隆以来,未尝罪一言者。纵有薄责,旋即超升。”

其根由,在于宋太祖于建隆三年立下的戒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历朝历代的皇帝很好地遵循了这一规矩,至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文人被朝廷所杀。

也因此,士大夫言论十分自由,才有文彦博与王安石辩论时脱口而出的“皇帝应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这对文人,当然是极好的。

对皇帝,则是极大的制约。

神宗朝时,宋军与西夏人作战,因粮草运输不及时而败北。

神宗大怒,下令处死监押粮草之官员。

第二天,神宗再问此事,时宰相蔡确以“开国无杀文人之先例”驳斥,后神宗退让,改为刺配,时门下侍郎章惇又以“士可杀而不可辱”驳回。

贻误军机,致使大军战败,是多么大的罪?

结果就因为文人、士大夫的身份而免死,免刺配。

所以说,这皇帝的当的,确实是没滋没味。

赵桓刚到常州,立刻杀了孟房、林轩等文官,确实是严重违反了祖宗惯例。

赵佶之所以没有追究,乃是因为有梁师成主动背锅,且那个时候赵桓的圣眷还不错。

见赵桓沉默,顾林哈哈大笑,厉喝道:“妖孽,死我一个人唤醒天下人,看你如何得逞?

我告诉你,这天下,终究是士大夫的天下!”

“不,你说错了。”赵桓摇头道:“这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非止是士大夫的天下。”

撂下这句话,赵桓转身就走。

他又不是来和人辩论的,实在没必要在此浪费口水。

刚走两步,赵桓又停下,道:“顾林身体羸弱,于牢房内突发恶疾而亡。”

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这顾林也是进士出身,正儿八经的文人。

只是其人要害太子,赵桓绝不希望看到有人以祖宗规矩做文章,救他一条命。

与其事到临头心塞,不如先下手为强。

一个死人,不值得啰嗦。

待赵桓离开,展天神解下腰带,狞笑着逼近了顾林。

“直娘贼!殿下为百姓做主,杀了几个贪官污吏,岂容你随意污蔑?”

顾林看着赵桓的背影,怒吼道:“赵桓,你不尊太祖教导,如何敢以赵氏子孙自居?又何德何能得登大宝?”

叭~

展天神一巴掌把顾林抽翻在地,随即把腰带勒在了他的脖子上。

顾林死命挣扎,只是作为文人,几无手无缚鸡之力,如何挣扎得开?

只见他脸色涨的通红,后又发白,不过五六十息,顾林腿一蹬,彻底凉凉。

从怀里取出一锭银子扔给节级,展天神问道:“顾林恶疾发作身死,如何?”

“将军放心,此乃平常事,小人定然办得妥当,绝无一丝破绽。

“好,有劳了。”展天神谢过,去赶太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