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朕不是宋钦宗> 二百零二 种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百零二 种子(2 / 2)

“官人,这人脸大小的镜子,一面要价百贯,给婆婆带一面便是了,如何破费要两个?”

“这么贵?”兵辰也吓了一跳。

这个价格,岂不是说他在玻璃厂要的这两面镜子,直接占了东宫两把缓缓。敛财。两百贯的便宜?

“官人就在海外练兵,不知道价格也是正常。”王颖解释道:“半人高的镜子,价值千贯,人脸大小的价值百贯,巴掌大小的价值十贯。

上月,东宫招代理商,只玻璃镜子并玻璃杯盏等物,总计收了五百余万贯。”

兵辰想到沙门岛堆积如山的玻璃,觉得有点晕。

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欢喜。

东宫一下子增加了五万军兵,实力固然大进,这钱也是如山似海地花。

本来大家海外愁出兵道州的军费何处着落,却不想不声不响中,这笔军费已经有了。

回过神,兵辰道:“等会你跟爹娘说,这镜子是东宫发放的,并未花钱。”

王颖应下。

以公公婆婆节约的性格,看到这两面镜子,肯定唠叨个不停。

“对了。”王颖说道:“三日前,太子妃驾临慰问,送了油、布、蜡烛等物。”

“此乃殿下关照,我等当铭记于心!”兵辰严肃地说道。

油,是豆油。

上次招代理商,除了展示了棉纺技术设备,另一个便是榨油的技术。

新式榨油技术,出油率可达一半。

比后世低了许多,然而在这个年代,妥妥地神器无疑。

事实上,当时在场的商人们集体高潮了。

棉布、豆油,可都是关系民生的基础物资。

这种生意,任何时候都是经久不衰的。

所以散场后,个人立刻回家,招兵买马研究相关技术、组建工坊。

“官人不知道,这开封城外各县,因为建立的布庄、油坊太多,导致种田的人手不够,居然有地主破天荒地降低了租子呢。”王颖捂嘴笑道。

她只是看个热闹,兵辰却瞬间察觉了其中的好处。

赵宋一代经济发达,然而底层百姓日子并不好过,持续不断的民变便是其证明。

相对廉价的棉布、植物油,能够有效改善百姓生活质量。

另外,规模化集约化的工坊生产,必然要与土地争夺劳动力。

在土地兼并严重的年代,没人种田怎么办?

抛荒是不可能抛荒,只能降租。

降租只是减少了收益,抛荒却是颗粒无收,如何选择还用多说?

这也是东宫直接公开技术的原因。

需求量太大,任何人都无法垄断。

且原材料的种植收集,没有足够数量的人手,也完成不了。

至于棉花、豆类抢了粮食的土地怎么办?

这个后世有经验,明初东南推广棉花,粮食种植转向两湖,始有“两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再则,等国内粮食不足,自然要把目光转向海外。

别的不说,热带那么多地方,特别合适种粮食,如何不抢回来?

就目前,种子已经种下,赵桓只能任凭其自然成长,自有收获的时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