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活在南宋> 第三七六章新来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七六章新来的(2 / 2)

主学舍就像是一座大跨院一般,东南西北紧紧挨着十几间屋子,辉煌时这里面都住满了人。

主学舍后面是一些小值厅一般的小书房,这种只有独立一间屋子的瓦房,以前是那些待考学子学习的地方,后来人少了,也没有那么多应举学子,金老夫子就把它们分给了来教书的先生,当做休息室或者办公房。

狗儿主动被赶了出来,这外面大太阳晒的人头皮发麻,一时间也不知道去哪里玩,呆在这里至少还有片阴凉地,狗儿就抄着手在院里晃悠。

时不时的还能听到附近几间学舍里学生读书的声音,和先生训斥学子的声音。

虽然来求学的人少,但是按照学习进度,这书院里又分成了,甲乙丙丁等四个屋。

分别由不同的老师讲授课业,像是狗儿这种刚刚过了识字环节的,自然被安排进了丙字屋,学习更进一步的知识。

十年寒窗苦读,换的金榜题名可不是玩笑话,就好似后世从幼儿班到小学中学高中,至大学一般,在古代,读书考科举的人家,也是从娃娃抓起。

比如说如今归属金国的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的辛家,五岁的辛弃疾,对自己天天要学习的事儿就有些不满。

自己出生的那年,正好赶上岳大帅的去世,痛哭流涕的祖父,在喝的酩酊大醉之后,就效仿大汉名将“勒石燕然,驱除鞑虏”的霍去病,给自己取名“弃疾”。

寄予厚望的小弃疾,自从开始下地走路,能张口发言后,就开始背诵儿歌,学习《千字文》《百家姓》并练习大字。

据前来授课的先生说,等发蒙认完字后,就开始正真的读书生涯。

像四书,每天起早贪黑的温习功课,等先生来了,还的背诵串讲给他听,若是过关,就开新课,旧书温完,上新书。

到十岁前至少要把这四本书记得滚瓜烂熟,然后再开五经,

这几本书学完又是五年,这期间还要学对对子、缀句,进而学诗赋,像背韵部、历代名诗名词,还要写试帖诗。

然后跟随专业先生,记本朝的讳字。

像皇上的名字和同韵部的字,若考试时不留心写了,就会被斥退,还有,得知道一些特定的格式、律文怎么写。

例如,提到皇帝、历代先贤圣人,分别要知道抬几格。

期间还要练习书法。

书法一道最为重要,你若是笔体不好,在第一关解举试时,就会被刷下来,后面的几关直接没机会参加。

一天下来更本没时间到外面疯跑着玩。

有些人翻看古书典籍,说古代读书人,整日里游山玩水的到处交朋友,哪怕读书也是红袖添香,这种情况,会有,但至少在十六岁之前没有,因为十六岁之前是打基础的年纪。

等基础都会了,就得尝试着参加县里举办的“童子试”,童子试名字叫童子,但并不是只能懵懂小童参加的,它特指刚刚进学的学子参加的一种考试,类似于县里举办的资格考试,有时候一年一次,有时候两年一次,考中了,就能特拔去官府治下的官学里念书。

像《荀子》、《老子》、《庄子》等诸子百家和《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等书本资料典籍,都可以在官学书库里找到,除了这些资源,还有教书的学究,也是参加过科举大比的官员,经验也更加丰富,并且还有官府下拨的“助学银”,若是每次考试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光一年的资助银子,就有数十贯钱,所以古话常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因为有这些资源,就意味着进了县学,过县、州举行的解举试就成功了一大半。

但是县学的名额有限,应募的举子众多,大多数人还是在私学里读书,就比如狗儿,哪怕是苏通判的门人,还不是在私人书院里读书。

狗儿抄着手在廊道里遛达着玩,忽然听到某一间屋子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仔细一听,似乎是《论语》,这本书自己还没学过,眼珠子一转,嘿嘿一笑,就偷偷溜到门口。

后世的教室有前后门之分,在这个时代却只有一个,而且为了散热,屋门也是敞开的,狗儿待在门口偷听,自然就被授课的先生给发现了。

“门外的学子,你为何在门外偷听,而不进来?”

狗儿正撅着屁股听呢,突然听到这么一句话,当场一愣。

官办的书院,或者大一些的学子们都有统一的衣裳,以前鹿苑书院也有,后来没落了对这一条就不怎么要求了,但为了区别自家书院的学生,学子们都戴着书院统一发放的头巾。

狗儿自然也戴着,所以屋子里先生才称呼狗儿为学子。

见屋里先生问自己话,狗儿可不能扭头就跑,只好规规矩矩的走到门口,施了一礼。

屋里七八个学子齐刷刷的望了过来,狗儿心想,若是告诉他,自己是被自家屋里的先生赶出来,没事干就过来偷听,必然会被他们嗤笑,所以就开口道:“回先生,俺不小心迟到了,不敢进来就,就……”

“过来受罚,下一次早些来!”

“是先生!”

狗儿弯腰拱拱手,嘿嘿偷笑的走进屋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