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穿越成皇储> 第四十二章 金融危机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二章 金融危机1(2 / 2)

其实,巴布森根本不是什么著名的股评人士,他的名头令人眼花缭乱:教育工作者、哲学爱好者、教徒、统计工作者、占星术爱好者、经济学爱好者和万有引力定律的支持者……总之,这人就是个“大忽悠”!

事后看来,市场下跌不是因为巴布森天才的预测,而是因为市场下跌后,人们才发现巴布森还曾经这样大放厥词。

华尔街也在组织力量对巴布森进行反击,可是美国实体经济出现了一点问题。因为工业生产指数,钢产量,交通运输量全面下滑,萧条不可避免的成为被讨论的话题之一。有些反应灵敏的人开始抛盘清仓,还有人策划着在低位接盘,更多的人希望重要人物的讲话能帮助股市躲过一劫。

因为笼罩在华尔街上空的阴云已经清晰可见了,在股市的繁荣即将戛然而止的时候,两个事件给这场繁荣的谢幕敲上了两个重重的休止符,也给长达四年的萧条鸣放了两记礼炮。

1929年9月20日,英格兰的克拉伦斯·哈特立(ClarenceHatry)公司突然倒闭。哈特立是一个不像英格兰人的有趣人物。对于他这样的人,英格兰人经常自叹弗如,尽管他早些年在金融业的经历倒也令人放心。哈特立在20世纪20年代构筑了一个其规模确实令人印象深刻的工业与金融帝国。这个帝国最引人注目的核心业务就是制造和销售投币自动照相机。后来,哈特立放弃了这些不起眼的企业,改行从事投资信托和大宗融资业务。他的发迹在很大程度上多亏了未经许可的股票发行业务,并且靠违规发行股票和其他同样不正规的融资业务积累了资产。根据1929年的传说,哈特立的真相在伦敦的曝光被认为严重影响了纽约的信心。

与哈特立事件同时流传的另一事件,就是10月11日马萨诸塞州公用事业局不允许波士顿·爱迪生公司(BostonEdison)把自己的股份每股拆分成4股。如同该公司所指出的那样,拆股在当时是非常流行的。对波士顿·爱迪生公司来说,不求进取就有可能倒退到公司的煤气灯时代。不准拆股,这也是没有先例的。马萨诸塞州公用事业局立即还以颜色,宣布对该公司的信用等级展开调查,并且指出该公司股票的现值“是因投机而实现的”,现在已经到了“据我们判断,没有一个人会根据它的收益觉得买这只股票仍有利可图”的地步。

这是一些不负责任的话。可以想像,这些话可能产生类似克拉伦斯·哈特立真相曝光那样严重的后果。不过,本来就不稳定的平衡同样有可能仅仅因自发的出局离市决定而被打破。9月22日,纽约各家报纸的金融版都以引人注目的黑体大字刊登了一则投资服务广告:“请别停留过久,牛市良机不会再现”。这条广告可以被理解为:“大多数投资者在牛市赚了钱,最终必然会被接下来的股市调整抹去全部的利润,有的甚至还要蒙受净亏损”。联邦储备工业指数下降、哈特立真相曝光或马萨诸塞州公用事业局不正常的刁难,都不可能激起先是数十人,然后是数百人,最后是成千上万的人产生牛市行将结束的思想顾虑。我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首先引发了投资者们的顾虑。不过,我们明白,什么原因引起投资者的顾虑这一点并不重要。

这两个事件占据了新闻的头版,并引发轩然大波,因为它的曝光提醒人们股价或许真的存在泡沫,给昏睡中的人们一记响亮的耳光,但股价并没有应声暴跌,华尔街的精英们和米切尔(美国国民商业银行的总裁查尔斯·米切尔)一起宣称股市是健康的,上涨势头是不可阻挡的,云云。唯一令人不安的是股价一路下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