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玄幻魔法>边月满西山> 第四十二章 无畏的少数【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二章 无畏的少数【五】(2 / 2)

没有人知道它究竟在什么地方。</p>

不过,一定在五大王域之内。</p>

这是除了东海之上的云台,漠南的蛮族,西北草原的王庭外唯一能够完全超脱五王的势力。</p>

常人只觉得坛庭是一个传说。</p>

可但凡是有所了解的人,却是对此忌讳莫深。</p>

无论是皇朝以前的各代皇朝,还是如今的五王共治。</p>

坛庭始终存在于历史的长河之中。</p>

没有人能够动摇它的存在,但却也并不耀眼夺目。</p>

不过能够长久的东西,都有理于人,有意于天。</p>

曾经的一代皇朝。</p>

皇帝极为迷信。</p>

梦中总是见到满月流光,仙人御风而来。</p>

可见每个时期都会有一些特殊的产物。</p>

但坛庭究竟诞生于什么时期,就连中都查缉司的档案中都无从记载。</p>

不过每当皇朝更迭之时,就会有坛庭中人行走人间。</p>

他们那并不干涉世俗,只是忠实的记录天下所发生的一切。</p>

尤其是在五王共治之前,星剑老人的皇朝终结之后。</p>

坛庭的名号却是开始流传广布。</p>

上至门阀大族,下至庶民白丁。</p>

无人不知,五人不晓。</p>

有传言说。</p>

天下之所以会五王共治,没有再起战乱,却都是坛庭的功劳。</p>

大约在二三十年前,市面上有一本奇书流传甚广。</p>

叫做《坛庭庭记》。</p>

里面广泛而系统的描述了整个坛庭的风物以及使命职责。</p>

真伪虽不可考究,但读来也的确是极有意思。</p>

不过这书流传于战乱之中,绝迹于大定之时。</p>

现在却是一本都看不到了。</p>

民间或许还有藏本。</p>

但却是谁也不敢拿出来受人瞩目。</p>

这本书高仁是读过的。</p>

因为他的师傅就有一本。</p>

坛庭内的高台鳞次栉比,重叠罗布。</p>

高台上还都描绘刻画了仙人在云端之上的天宫之中的姿态,以及偶尔下凡,在山野中布武讲道,传授仙法的景象。</p>

坛庭的最中央,有一座巍峨的仙人塔</p>

据说要比任何一代皇朝修建的祭天台还要高耸。</p>

宽广的殿堂就算是现在的中都城也比不上一半的壮丽。</p>

坛庭虽然避世久远,但却也不是无门可如。</p>

至少在《坛庭庭记》中说,坛庭在天地四方都有门。</p>

只不过常人看不见罢了。</p>

这些描述或许有些神话和夸张的意味。</p>

但管中窥豹,由此也可以烘托出坛庭的神秘和遥不可及。</p>

天下之东面有三个门。</p>

却是按照四季时令来命名的。</p>

分别叫做春冬夏。</p>

为何独独没有秋?</p>

这一点却是在《坛庭庭记》中没有任何说明。</p>

高仁也是百思不得其解。</p>

想起问问师傅,却又害怕被责怪。</p>

因为这本书是他当时偷偷翻出来看的。</p>

不过古人向来都不喜欢秋天。</p>

或许是因为秋总是能让人生出太多感伤……</p>

悲伤事已经够多,何苦在要去为了一个季节而劳神呢?</p>

不过这却是那些酸腐文人的见地。</p>

他们总是喜欢在秋天,对着萧瑟之风,以及风中落叶而悲慨万分。</p>

可对于普通老板姓来说,秋却是一年里最重要的季节。</p>

因为秋天一过,就要入冬了。</p>

南方不会下雪。</p>

可是北方却就要卧在屋子里至少三四个月之久。</p>

越冬有没有饭吃,够不够烧柴,可是全指望这一年之秋。</p>

南侧有四个门。</p>

却是都带有一个乾字。</p>

第一个叫做“乾文门”。</p>

是坛庭的第一任创</p>

建者,在路过这里时,忽然从天上翩然而下了一卷书册。</p>

书册上记载了人间从不曾有过的学问。</p>

又因为天赐之书,所以这南面第一门就叫做‘乾文门’。</p>

其余的三门,却是只有名字,没有来源。</p>

分别叫做‘乾平门’,‘乾津门’,‘乾昌门’。</p>

至于另外东西两个方向。</p>

则各只有一个门。</p>

太阳的东升西落。</p>

所以东面的是阳,西面的是阴。</p>

天下的东西南北,高仁都曾一一去过。</p>

不过书中却是没有记载这些门的具体位置。</p>

高仁最终也是无功而返。</p>

但他对坛庭南北之门,却是有所怀疑。</p>

对东西这阴阳二门,却是深信不疑。</p>

这其中是和缘故,或许只是一种直觉,就连他自己也解释不清</p>

坛庭中,最为中枢的地方,叫做昌定塔。</p>

是坛庭开庭之年,首任庭主建造的。</p>

距离东边的阳门,仅有十二里之遥。</p>

昌定塔东面,有一座府邸。</p>

里面驻扎着坛庭最为精锐的军士。</p>

也是坛庭庭主的护卫。</p>

昌定塔共有九层。</p>

全部都是由青石与花梨木混合建造。</p>

塔身高九十九丈。</p>

最上方塔顶又突兀的高出十丈。</p>

不过站在塔上俯瞰坛庭时,却有种荡胸生层云之感,怕是不止千丈。</p>

传说最初建造这座昌定塔时,地基之深已经挖发到了黄泉地府。</p>

还释放出了无数的鬼怪。</p>

但当初代庭主打开那本天赐仙书才朗读了一句,那些鬼怪便都乖巧的消失的无影无踪。</p>

这却是让初代庭主认为,这天赐仙书果然是真实可信。</p>

因此便愈发的大兴土木建造,最后才建成了昌定塔。</p>

至于塔顶上多出的那一节,却是专门修建了一个宝瓶状的房室,用来供奉那本天赐仙书。</p>

每日里都是香火不绝。</p>

昌定塔九层的每个角上都悬挂了金铎。</p>

共计有三百六十五个。</p>

每个方向还开有七扇窗户,全都刷着金漆,窗框上还钉着刻有五行之术的钉子。</p>

如此殚精竭虑的设计,穷尽巧思的创意,却是世间独一无二。</p>

每日夜风起时,那些金铎都会随风响动。</p>

清脆而又铿锵的声音,却是让整个坛庭都能听见。</p>

昌定塔北面有一座大殿。</p>

里面陈列的全都是坛庭的历任庭主塑像,以及为坛庭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们的灵位。</p>

全都按照贡献大小,用金银玉等不同材质打造而成。</p>

其中首任庭主的塑像最大,高一丈八,通体都有羊脂白玉雕刻而成。</p>

这样大的一块羊脂白玉,能得以存在便已是契机,更何况还经能工巧匠雕琢而成。</p>

其余金质的,等人身高的灵位有数十个。</p>

其余还有些小型的塑像,大多都是天赐仙书上描绘的神祗。</p>

用珍珠玛瑙等物攒绣而成。</p>

此殿内的屋梁墙壁夜市重重雕刻粉饰,还描绘上了一种坛庭特有的零星花纹。</p>

这种形状,却是初代庭主亲自画下的,是他从天赐仙书中感悟出来的。</p>

窗棂外装饰以青色玉石。</p>

台阶下树木层叠,枝叶扶疏,茂竹芳草,数不胜数。</p>

因此那位撰写《坛庭庭记》的人会在书中感叹说:</p>

“如若真有天上仙宫,想必莫若如此……”</p>

不过书中却说,坛庭在某一个时期,是全然开放的。</p>

有很多从四方来朝拜供奉的人,带来的供奉都会存放在平镶塔中。</p>

平镶塔可以算是坛庭内最为朴实的建筑了。</p>

榫卯结构搭建而成,上面盖着瓦片,和现在的随处可见的高塔差不多。</p>

不过却是每隔五步就开一门。</p>

塔内架设楼阁五重。</p>

书中却是没有详细描述。</p>

高仁看着蓑衣客,脑中却是把自己还能记住的部分深深回忆了一遍。</p>

“你想问什么?”</p>

蓑衣客看着高仁欲言又止的样子,竟是率先凯开口问道。</p>

“《坛庭庭记》里面写的都是真的吗?”</p>

高仁问道。</p>

“我是从乾文门出来的。”</p>

蓑衣客笑了笑说道。</p>

高仁听后默不作声。</p>

虽然这位蓑衣客没有直接回复他的问题。</p>

但说自己是从乾文门出来,岂不就是从侧面证实了《坛庭庭记》的真实性?</p>

“那小姑娘是坛庭的人?”</p>

高仁沉默了一会儿后问道。</p>

“她就是当年写下《坛庭庭记》那本书的后人。”</p>

蓑衣客说道。</p>

高仁倒吸了一口气。</p>

没想到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坛庭竟然还是没有放弃对此事的追查。</p>

“不过,你们来却是也不能走了。”</p>

蓑衣客指了指靖瑶接着说道。</p>

“为何?”</p>

靖瑶傲慢的说道。</p>

他不知道坛庭为何物,自是没有高仁的诸多顾忌。</p>

“因为我不知道那小姑娘究竟给你们说了些什么,所以总得查证一番才行。”</p>

蓑衣客说道。</p>

“她什么都没说。”</p>

靖瑶说道。</p>

“查证后才知道。”</p>

蓑衣客不依不饶。</p>

“况且,有个机会能去坛庭看看,难道你不想?”</p>

蓑衣客轻松的笑了笑,话锋一转说道。</p>

“有个机会让你见见草原的弯刀,你想不想?”</p>

靖瑶也笑着说道。</p>

“原来你是草原王庭的人,怪不得会对坛庭如此倨傲。”</p>

蓑衣客叹了口气说道。</p>

一旁的高仁扯了扯靖瑶的衣袖,示意他态度不要过于刚烈。</p>

但此事闹到了这般地步,却已经不是打乱靖瑶个人计划的事情了。</p>

而是事关整个草原王庭的尊严与荣耀。</p>

“我的确对你那坛庭不清不楚。我只知道明天天亮时,我要过河去鸿洲。”</p>

靖瑶说道。</p>

言毕之后,两人各自饮酒,却是再无任何交流。</p>

高仁却在一旁不停的踱着步子,忧心忡忡。</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