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大齐军队从未有过胜绩,无论边关驻军还是京师禁军,一直在吃败仗。</p>
仅是山海关、燕平城两战,大齐就折损了数十万将士,甲胄兵器军械物资丢失无数。</p>
之后河北地迅速沦陷,防御使试探性的反攻失败,大齐军队几乎看不到战胜北胡的希望。</p>
对整个大齐皇朝来说,这是黑夜,是看不到半点儿星光的满满长夜,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冰冷的绝望。</p>
而现在,大齐终于有了大捷。</p>
除了将捷报布告天下,振奋人心,宋治还专门派了官员,到晋阳去慰劳河东军。</p>
皇帝表现了自己的诚意,不仅给赵宁等有功之士加官进爵,还给包括王柔花在内的赵氏族人,给予了大量封赏。</p>
“事到如今,朕不得不承认,要想国战取得胜利,必须得重用世家大族。”</p>
数日后,宋治接到了去河东慰劳的官员,报回的奏折——这些官员的任务,当然不只是慰劳将士,还要全面了解河东军现在的情况。</p>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评估河东军接下来是否能挡住察拉罕,一方面也是宋治对臣下的势力必须做到知根知底。</p>
说完上面这句话,宋治莫名的笑了一声,眼神变得深邃:</p>
“旬月之内,赵氏便招募了三万私军,以及大量民间修行者,加上赵氏这些年迅速增加的族人修行者,以及多名王极境,眼下赵氏的实力,足称晋地之王了。”</p>
敬新磨听到这里,眼神变幻一阵,试探着道:“这场战争,将赵氏隐藏的实力完全暴露了出来,朝廷是不是要多注意一些?”</p>
所谓注意,自然就是制约。</p>
宋治却摇摇头:“赵氏实力越强,晋地才越有可能守住,大齐需要黄河以北,还有皇朝控制的地域,这是国战大局的需要。朕不仅不会掣肘赵氏,还会大开方便之门,给予他们朕能给的所有信任!”</p>
这话听得敬新磨有些疑惑。</p>
不过转念一想,他就明白了宋治的用意:“陛下英明,惟其如此,各个世家才会没有后顾之忧的用命。”</p>
宋治拿起那本奏折,又仔细看了一遍,末了冷哼一声:“从前两年开始,不少世家都在基业所在地,隐秘扩充力量,他们是什么想法,岂能瞒得过朕?</p>
“若不是及时察觉了这件事,朕也不会花那么大的力气,迅速扩充防御使军队的规模。</p>
“朕没想到的是,各个世家私下准备的力量,竟然已经强到了这个地步。赵氏麾下有这么多修行者,其他世家又如何?”</p>
敬新磨低眉颔首,没有接茬。</p>
宋治接着道:“世家大族终究是有底蕴的,就算眼下在官场失势,也不会很快丧失根本,若无百年以上的时间和大变故,世家不会真的消失。”</p>
“对国战而言,这是好事。眼下朝廷军队战力有限,而世家大族的私军,正好顶上战场的空缺,挡住北胡继续入侵。”</p>
敬新磨偷看了皇帝一眼,见对方神色无异,这才确认这番话对方是发自内心,并没有阴阳怪气。</p>
</p>
这也是事实。</p>
敬新磨附和着道:“皇朝十八将门,每一门的子弟都自小受到严格、成套的军事训练,素养不是寒门武夫可比,无论眼界、见识、手段都远远超过。</p>
“这回赵氏能够及时探知北胡军的行军日程,把握时机主动出击,一把山火烧了北胡两万精锐,又没有让山火失控,可见将门子弟的能力。”</p>
宋治点点头:“无论如何,国战前期必须倚重世家,尤其是将门。让他们的杰出子弟与私军,为朝廷补上窟窿,稳住局势。”</p>
敬新磨称赞一声陛下英明,顺着话头道;“世家虽然有实力,但仅靠他们还是不够,国战需要天下人齐心协力才行。”</p>
宋治当然明白敬新磨这话的含义,他的眼神变得更加深邃,</p>
“不错。自古草莽之中多英豪,既然赵氏能够在晋地召集那么多修行者,朕坐拥天下,岂能没有十倍百倍的修行者效命?”</p>
话说到这里,主仆两人相视一眼,都没有再开口。</p>
国战伊始,宋治号召世家寒门同心同德,彼时他以为边关能守住,有防御使的军队增援,北胡轻易攻不进来,至少京师是安全的。</p>
而现在,除了雁门军,边军不复存在,朝廷禁军一战而没了大半,各地防御使的军队,也没有精锐到可以抗衡北胡大军的地步。</p>
仅凭皇朝的常备军力,原本拥有的军队,已经无法赢得国战。</p>
宋治必须得汇聚天下之力了。</p>
让世家大族感受到信任,可以毫无保留参战,让天下义士、民间骁勇、江湖修行者,一起到汴梁来,在血与火的实战中,塑造出真正强悍的听令于朝廷的王师,是此战目前该有的选择。</p>
战后宋治也需要这些民间英豪,作为寒门势力的骨干,来对抗、压制世家。</p>
如果宋治这一系列举措能够得到施行,那国战无疑会进入新的局面与阶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