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些读者朋友向我提出异议,现在我集中作一次说明。
第一,关于尺的长度问题。我在书中描写一个人物的身高时,一般都是说身高六尺几寸,或五尺几寸。从来没有说一个人物身高七尺或七尺以上。有朋友就问,你是不是写错了。很多小说中都说堂堂七尺男儿,你却描写他们只有六尺几寸,那岂不都成矮子了?
其实尺这个单位在不同的朝代长度是不一样的。在秦朝大约是23.1厘米,汉朝大约是23.75,隋唐时期大约是29.6到30.7厘米,而宋元朝是31.68厘米,到了明清时期是31.1厘米。既然是写明朝的小说,当然以时朝的度量为准,所以不能写成男子有七尺几寸,这样显然就脱离实际了。
第二,关于银票问题,我在小说中多次提到钱店、钱铺,存银票据等字眼。有读者朋友问我,难道明朝没有银票吗?
其实整个明朝是没有银票的,真正具有流通功能的银票是在清朝后期才出现。在明朝日常交易都是用铜钱,一般都说多少文。银子真正当做货币使用大约是在正统年间开始的。大宗交易一般都是用银锭,在明朝中期在各地还出现了钱庄钱铺,一般是熔铸银绽,兑换铜钱。并没有存贷、异地通汇功能。商人做生意一般都是拉着银子到外地去,然后将银子存在信誉好的当地钱庄,钱庄出具票据。
当然,明朝中前期也有宝钞,但由于官府的超发滥发,导致宝钞贬值太快,一般百姓和商人是不用宝钞的,甚至边官府都拒收宝纱。到了正德年间,宝钞就被取消掉了。
第三,关于梁文盛的举人身份的问题。很多读者朋友对这个问题争议很大,他们都说在明朝举人是不能做官的,只有进士才有资格做官。举人只能为吏,一旦为吏终身为吏,永远得不到升迁。所以梁文盛以举人身份就任莒州知州是不可能的事情。
梁文盛并非我虚构的人物,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陕西朝邑人。从相关资料中查到他是成化十年中举,但查遍自成化十一年到弘治六年的进士名录,并没有找到梁文盛的名字。而延津县志记载,梁文盛从弘治七年开始到弘治十三年是延津县知县,弘治十三年升任莒州知州。在朝邑县志中也没有找到他中进士的任何信息,反而多次标明他举人身份。
基于此,我推测梁文盛确实只是举人身份,并没有中过进士。
其实翻看一下莒县志的明朝职官表就可以发现,以举人身份任莒州知州的不只梁文盛一人,尤其是在明朝中前期,这种情况非常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