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贞观极品公子> 第十九章 神仙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九章 神仙酿(2 / 2)

刘肆一句话,让伙计们惊的下巴都差点儿掉了,生意好好的,停什么业啊!?

广和居这边暂停营业,武阳郡公府这边,薛琰则开始了他的蒸酒大工程。

薛琰指望着用这神仙酿,让自己一步跨入大唐顶级富豪的阶层,自然不会小打小闹,用厨房的大锅蒸酒效率实在太慢。

薛琰干脆让人在后院专门开辟出来了一块场地,建成作坊,在府中杂役之内选了二十几个老成练达,忠实可靠的专门来蒸酒。

其实说起来,这蒸酒的工艺根本没什么特殊的,无非就是那个蒸馏用的器具奇特一些,旁的,连半点儿技术含量都没有。

这法子只要被别人学了去,想来都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做出不输给神仙酿的美酒,薛琰现在要做的就是先一步抢占市场,同时攻略高级市场。

至于刘肆所担心的神仙酿卖不出去的状况,薛琰是从没有担心过的,要是旁的也就罢了,但是酒可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尤其是在中国,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海内,酒文化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从最早的中华五千年文明之前的史前时代,原始部落的人们采集的野果在经过长期的储存后发霉,然后形成酒的气味,经过最初的品尝后,他们认为,发霉后果子流出的水也很好喝,于是,就开始了酿酒文

(本章未完,请翻页)化。

夏朝时的酒文化十分盛行,商人善饮酒,夏朝有一种叫爵的酒器,是已知最早的青铜器,在中华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古云:“杜康造秫酒”,杜康作为夏王朝的五世国王,亲自造酒,可见当时人们对酒的重视程度。

商代酿酒业十分发达,青铜器制作技术提高,中国的酒器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作酒有了成套的经验,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这种专门以制作酒具为生的氏族。

周代大力倡导“酒礼”与“酒德”,把酒的主要用途限制的祭祀上,于是出现了“酒祭文化”。周代酒礼成为最严格的礼节,周代乡饮习俗,以乡大夫为主人,处士贤者为宾。饮酒,尤以年长者为优厚,“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其尊老敬老的民风在以酒为主体的民俗活动中有生动显现。这即是周代的“酒仪文化”。

在经过了春秋战国,秦汉魏晋的积淀,酒文化在唐朝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大唐诗词的繁荣,对酒文化有着促进作用,出现了辉煌的“酒章文化”,酒与诗词、酒与音乐、酒与书法、酒与美术、酒与绘画等,相融相兴,沸沸扬扬。

唐代是中国酒文化的高度发达时期,唐代酒文化底蕴深厚,多姿多彩,辉煌璀璨。“酒催诗兴”是唐朝文化最凝炼最高度的体现,酒催发了诗人的诗兴,从而内化在其诗作里,酒也就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酒文化在唐诗中酝酿充分,品醇味久。唐朝酒肆日益增多,酒令战风行,酒文化融入了唐人的日常生活中。

是以,神仙酿这等佳酿在这煌煌大唐,岂用得着担心销路,概因酒这东西,早在上古年间就已经融入了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成为一种文化,更成为了一种生活的必须品。

需要担心的,怕是也只有这神仙酿的第一步宣传能不能成功,薛琰已经做了周密的安排,到时候就看反应如何了。

(本章完)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