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贞观极品公子> 第三十九章 执以师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九章 执以师礼(2 / 2)

李承乾客气了一下,与薛琰把臂进门。

绕过前宅,薛琰直接带着李承乾到了正厅,分宾主落座,柴令武又被结结实实的刺激了一回,眼看着薛琰大模大样的端坐在主位上,李承乾这个帝国太子却只能坐客位,他心中突然生出一种主辱臣死的感觉,暗暗的盘算着,要不要用腰间的宝剑,照着薛琰的心口戳一下。

秋纹亲自奉上了香茶,李承乾端起茶杯,正要喝,突然“咦”了一声,好奇道:“子玉兄,贵府这茶水,当真与众不同!”

李承乾所谓与众不同,是因为武阳郡公府上的茶,既不是用时下权贵人家所用的煎茶,也不是民间百姓所用的点茶法。

茶杯底部沉着几片褐绿色的茶叶,茶会呈褐色,这种饮茶方式,李承乾是闻所未闻,不过隐隐缭绕于鼻尖的清香之气是怎么回事儿?

薛琰前世好茶,对于中国饮茶的发展史自然知之甚深,最初人们饮茶,是把茶叶当作药物,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芼之。

后来发展到将饼茶先在火上灼成“赤色”,然后斫开打碎,研成细末,过罗倒入壶中,用水煎煮,尔后,再加上调料煎透的饮茶法。

唐时人们饮的主要是经蒸压而成的饼茶,在煎茶前,为了将饼茶碾碎,就得烤茶,即用高温“持以逼火”,并且经常翻动,“屡其正”否则会“炎凉不均”,烤到饼茶呈“虾蟆背”状时为适度。

烤好的茶要趁热包好,以免香气散失,至饼茶冷却再研成细末,煎茶需用风炉和釜作烧水器具,以木炭和硬柴作燃料,再加鲜活山水煎煮。

煮茶时,当烧到水有“鱼目”气泡,“微有声”,即“一沸”时,加适量的盐调味,并除去浮在表面、状似“黑云母”的水膜,否则“饮之则其味不正”。

接着继续烧到水边缘气泡\令武特有优越感的评价了一句,看他的模样,真恨不得能将他府上的茶师拽过来,当着薛琰的面,表演一下最正统的煎茶法。

薛琰很明智的决定不再搭理这个孤陋寡闻的莽夫,端起茶杯对着李承乾示意了一下:“请用茶!”

说着左手端着碗托,右手拿起茶盖把茶叶往一边拔一拔,轻呷了一口。

李承乾见了,有样学样的喝了一口,刚开始只觉得舌尖苦涩,但是很快茶叶的清香便溢满了口腔,精神都不由得为之一振,不禁喜道:“好!好!好!子玉兄府上的茶水真可称得起是神仙茶了!”

柴令武也知道自己方才出了丑,学着喝了一口,差点儿喷出来,强忍着咽下,皱眉道:“好苦!好苦!”

薛琰闻言笑道:“没有品味开始的苦涩,怎能体会后面的甘甜。”

李承乾听了,眼睛不禁一亮,道:“子玉兄所言,真是句句都透着禅机!”

禅机?

薛琰略带无奈的笑道:“为兄哪里懂得佛理,不过是信口胡说罢了,始苦终甜,苦甜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永远都是苦,有苦有甜才是好茶!品茗讲究的是一个心静,初入口中之时,味道虽然涩,但是缓缓渗入喉间,便能感觉到一种清香的回味了!”

柴令武又道:“是苦是甜,倒是没分辨出来,倒是贵府这茶水卖相上,实在寒酸。”

薛琰笑道:“当茶叶离开了沸水,就只是略带清香,略带苦味的干叶子,当茶叶遇到沸水,就是一杯略带苦涩,略带香甜的茗品了,就像侯生未见信陵君时,不过是一个衰老,瘦弱的看门人,而他被信陵君重用时,却是却秦存魏的大功臣。”

李承乾闻言,不禁大声叫好,道:“子玉兄说得好,千里马未遇伯乐,也不过老死于槽枥之间,倘若遇见了伯乐,便能驰骋天下了,子玉兄字字珠玑,小弟受教了!”

李承乾说着,居然还当真起身,对着薛琰深施一礼。

薛琰见了,赶紧起身还礼,他虽然能装糊涂,但是对方毕竟是当朝太子,一国储君,对方的礼,岂是那么容易接受的?

李承乾回转坐好,接着又道:“昨日小弟自广和居回去,到了家中也曾对家父说起子玉兄,家父也道子玉兄不凡,吩咐小弟,对待子玉兄要执以师礼,今日听子玉兄这番言语,果然大才,自当受小弟大礼!”

薛琰连忙摆手,道:“我与贤弟一见如故,平辈论交,如何当得起贤弟的师长!”

李承乾却是个执拗的性子,既然太宗皇帝说了,他便要招办,道:“有道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兄长大才,方才一番言语,让小弟受教量多,如何当不得小弟的师长?”

薛琰听了,更觉无奈,他还真没有“好为人师”的习惯,前世他一个人负责那么多的课题研究,都不曾带过一个学生,没想到穿越到了这大唐,居然还多了个非要拜他为师的人,而且这个人还是当朝太子爷,这让薛琰不禁压力山大。

薛琰还真想不明白太宗皇帝到底是怎么想的,就因为他造出了神仙酿,昨日又顺口胡诌了几句,自己对于儒家经典的见解,就认定了他有大才。

这~~~~~~~这也未免太儿戏吧!

好吧!我有才,我知道,可是你老人家让我给你的儿子做老师是几个意思啊!

我胆子小,别吓我好不好!

薛琰确实觉得李承乾这小伙子,人挺不错的,也想要交个朋友,但是却没想着给人家当老师啊!

对于老李同志的做法,薛琰也只能解释为,历史上的毛病提前发作了!

历史上的太宗皇帝对李承乾的教育,就完全依赖他给李承乾找的那几个老师,李承乾有什么过错,也经常通过赏赐李承乾的老师,让他们去劝谏,去教育。

怎么的?

现在把这个任务给薛琰了!

开玩笑呢?

对此,薛琰还真的有些傻眼,纵然他的智商再高,对太宗皇帝这个胡闹的安排,也是措手不及,没错,薛琰确实和李承乾一见如故,也能感觉得到,眼前这个少年,对他的观感不错,但是这并不代表,他说的话,李承乾就能听得进去。

可是现在怎么办?

进宫去找太宗皇帝讲理,对太宗皇帝说:“您老交给我的这个任务,我做不了,也不称职,还是另外找高手,高手,高高手来做吧,别压坏了我的小肩膀!”

别说太宗皇帝是不是搭理他,连太极宫的宫门他都进不去,真的进去了,说不定还会被当成刺王杀驾的大反派。

薛琰的心中纠结,李承乾却在高兴,因为薛琰做他名义上的老师,那么他今后出宫就更方便了,而且薛琰所说的话,和他的那些老师所讲的完全不同,让他听着新鲜,也很愿意听。

李承乾一厢情愿的把薛琰当成了他名义上的老师,却根本不知道,此刻薛琰的心里有多苦。

(本章完)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