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兄也没有吗?”杨增新说道。
曲伟卿正色地说道:“以前是有过,我不否认,但是自从加入中国军团之后,我绝对没有,想也没有想过。”
“在欧洲那个残酷的战场上,贪腐的军队绝对没有出路,如果官兵不能够团结一致,也绝对活不到现在。”曲伟卿严正地说道,“我以后也绝对不会做那些贪腐的事,在我们中国军团的这个集团里,没有人敢这样做。因为只要谁这样做了,只有死路一条,没有任何人可以逃得过枪手的追杀!”
“杨某不是说非要贪腐不可,杨某只是觉得将军所谓的清廉高效的政府是不可能实现的,水致清则无鱼,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杨增新说道。
“那么我这宁愿无鱼,也要这水清!”张一平不假思索地说道。
杨增新向张一平拱了拱手,说道:“将军,杨某不是说非贪腐不可,其实杨某了非常痛恨,但是像将军这样绝对的清廉,杨某认为绝对做不到,对不起,杨某不认同你的观点…杨某告辞!”
杨增新又向曲伟卿拱了拱手,说道:“告辞!”然后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
曲伟卿看着杨增新走远,然后对张一平说道:“其实杨增新说的也是实话,这天下哪有不吃腥的猫,就算我们制定了严历的法律制度,就算明明知道贪腐会被枪毙,我相信也会有人挺而走险的。”
张一平对于杨增新忽然走掉,也有一点愕然,他听了曲伟卿的话,回答道:“建立一个清廉高效的政府,这是我们的目标,是不能够动摇的。”
“我也知道,既使再严谨的制度也会有贪腐的现象发生,但是我们作为决策者,如果连这种决心都没有,那他们所建立的政府怎么能够清廉高效?”
“杨增新不是我们要找的人!”张一平叹了一口气说道,“起码我们的观念不同。”
“道不同不与为谋,也许就是这个意思!”曲伟卿说道,“不过没有关系,我在新疆还有一个朋友,我正想把他推荐给总指挥呢?”
“谁?”张一平问道。
“姓阎名毓善,现任新疆实业厅长,是一位实干家。思想进步,绝非杨增新这样的老顽固可以比的。”曲伟卿说道,接着又向张一平介绍起阎毓善的事迹来。
“阎毓善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举人。次年赴京会试,参加‘公车上书’,有强烈的爱国热忱。“
“宣统元年(1909年)阎毓善离京赴黑龙江,入黑龙江巡抚周绍朴巡抚幕任秘书,创办《黑龙江官报》,移民屯田、矿山开发、推广航运、创研究所,培养地方人才,并创办工艺局,招工培训,发展地方实业,增强地方经济实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