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导致了两人的关系很奇妙,两家人也是虽门对门住着,上衙下衙路线也一致,但张书吏和李捕头绝不同路。
进衙后,两人井水不犯河水。下衙后,两家人都从不往来。
就像隔得很近的两根平行线,虽看上去近,却永没有交集。
在圣人的书中,“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还会采摘茱萸戴在身上,驱邪越冬,是人们邀友游玩,家人团聚之时。
正如诗中所说:“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对于这些典故,小孩子却是不知道,也不在乎这些习俗,在他们眼里,那一日就是出去撒开了玩的郊游日。
李家人每年都要登高出游,今年自然也是是要去的。
早在几天前,李捕头就像衙门里请了半天假,还专门去租借了一辆牛车,准备那一日带着一家大大小小人去郊外的翠屏山游玩。
以前可没牛车接送的这份待遇,一来,李捕头不过是衙门不得意的普通衙役,薪酬颇低,有没有什么油水可捞,导致家中银钱不方便。
另外李家里就一对淘小子,按照母亲杨氏的话,甩两腿子就到了的事儿,花那冤枉钱干什么?
这两年,家里宽裕了,又因为有了福宝,考虑到女儿年纪还小,所以这两年每每登高,李捕头都会事先借好牛车。
妻子杨氏则提前打扫牛车,在内里布置好软垫,一家人舒舒服服的出游。
相对于李家人愉快的一致决定登山这件事,对门的张书吏家中,在登山这件事上就显得要纠结了许多。
张家大姐、二姐常年被母亲拘束在屋子里,碰到这种可以正大光明出去登山游玩的机会,自然不想错过。
张大姐年纪大,比较懂事,对于是重阳那一日否能出行,还不可置否,并未表现的特别渴望。
然而对于今年是否出游这件事情,张二姐从几天前就开始闹腾。
柳氏则是有一些犹豫不定,按理说,一年到头难得带着一家人出去玩玩,倒也是一件好事。
但是,现在入了秋,山里的气温又比城里要低上几度,儿子身体受得住吗?一来一回的要是着凉怎么办?
柳氏心疼儿子,但也心疼女儿,知道两个闺女常年关在家中,的确呆的烦闷了。
原想着若是自己不去,让张老爹带着两个女儿去登山,自己则在家里陪儿子。
可张书吏有些古板和迂腐,他觉得,两个女儿都长大了。
特别是大女儿过两年也该说婆家了,只有父亲陪同,娘子不去,总觉得有些不方便。
他提议让柳氏带着两个女儿去登山,自己留在家里陪儿子。
柳氏又不放心,她实在信不过张老爹一个大男人,毛手毛脚的能照顾好儿子吗?
一家人是又是左右为难,最后思虑半天,柳氏决定今年也同往年一样取消登山,一家人就在家里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