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回吧!”明烽的声音也有些呆板.
两人就这样,不言不语,一同往桂花巷的方向走去。
过上几日,便是老宅中李老太爷大寿。
李捕头一家人又要去老宅,提及去爷奶家,福宝便心中不悦。
每次去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偏偏又不能不去,身为儿子、孙子、孙女一家人不到场,在这个宗教礼法很严苛的制度下,会让人戳脊梁骨,说闲话的。
也许福宝的几个叔伯,巴不得李捕头使意气,犯错误,他们更有借口来攻击他。
李家老爷子做寿,李捕头和杨氏早早的就将做寿所需要的花费的银子,按照几兄弟分摊的比例送了过去。
这次的花费又是李捕头家分摊一半,其余三兄弟共同分摊一半的做法。
李老爷子说了,二儿子有钱,所有理所当然的要多出一些,才能表达和兄弟们一样的孝心。
那不然就是不孝敬,舍不得掏银子出来给他老人家用。
福宝家要是不愿意,他和老太婆是要去衙门和族长那里哭诉,状告他忤逆不孝。
杨氏本来是不愿意的,但想到家中尚有儿女未成亲,丈夫有吃着衙门的饭,不好败坏了名声,只要咬了牙担了下来。
如今福宝怎么能因为心中不喜,就不去呢,正如路程已经走了九十九步,总不能最后一步不迈出去。
大寿当日,宾客满堂,有李氏宗族的亲戚,有街坊邻里,也有各家各房的亲戚好友。
杨氏带着媳妇一到老宅,就主动的忙碌起来,可惜李老太太一点也不领情,直接将婆媳二人撵到厨房里做杂事。
自己则带着小儿子媳妇接待了客人,大嫂王氏是长媳,不用谁安排,也是东道主,一并在屋前迎客。
这边李老太太先将自己的大儿子和小儿子夸了又夸。
大儿子恭谨孝顺,伺候着她老两口的起居。
小儿子被分家出去时,只有几块贫瘠的土地,可丝毫没有抱怨,依旧时常来老宅探望自己老两口,是个实心的孝顺孩子。
老三,虽然没有得到夸奖,可也没有被损。
偏偏到了二儿子这里,老太太明里暗里就拐着弯抹着角的指桑骂槐。
说什么得了老头的差事,如今一家人吃香喝辣,哪里顾得了兄弟和父母。
什么一年到头,一家人要三请四催,才能见上面。
什么家里的丫头片子,也别爹娘老子尊贵。
……
老太太不提,当年二儿子净身出门一事
老太太不提,每次李捕头一家回老宅都被骂的狗血淋头的事儿。
老太太不提,这次的寿宴,李捕头一个人就承担了一半的费用,而她的其他孝子贤孙,三家人才合起来才凑了一半的银钱。
现场的宾客,不了解实情如何,因此难免对李捕头一家的做法颇有微词。
因碍着情面,人家又是捕头,一般不好当面怼人,打量的眼神变得怪异起来。
当面如此,可见私下的说法,就会更难听多了。
杨氏婆媳不在场,没有听见闲言碎语,还不觉得难堪。
但李捕头就跟在李老太爷身后帮忙,这次他又是带着全家人,包括新进门的儿媳妇小朱氏一同前来,
听了老太太的话,李捕头当下脸上的笑容都快挂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