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烽却死活拉着让她和自己庆祝,好歹人家考中了童生,福宝也觉得抹不开情面,于是又在张家混了一个肚儿圆才归家。
张书吏夫妻商量着,找一天好日子,请一下客,便算是庆祝完事。
一切都有条不紊的继续着,直到明烽突然宣布自己接下来,要离家去参加府试和打算一路准备考秀才,才算是一石惊起千层浪。
府试定在四月间,如今离府试只有两个月不到的时间。
之前张家对于后续的考试毫无准备,明烽年龄小,他们就没打算这次让他继续考下去,明烽此刻的决定,让张书吏和柳氏有一些抓瞎了。
酉阳只是一个小县城,府试的地点不在此处。
需要坐上一天的马车到州府,和邻近的几个县的童生一块儿参加考试。
明烽还小,张书吏和柳氏都很不放心他,想拦着,觉得妨碍了孩子的前程。
支持吧!心里又实在担心,孩子还从来没有单独离家,府试又不是县试,没有关系可拉扯,因此就没有任何优待,实打实的靠自个奋进。
想着儿子单薄的身体,夫妻俩都纠结着,连着几晚觉也没睡好。
最后还是明烽站出来拍板定下这事儿。
毕竟孩子求上进,尽管心中有千万个担心,张家二老最后还是依了他。
之所以,之前一直瞒着张家二老,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时间充裕了,他们心里的纠结和盘算更加多。
如今时间急迫,容不得他们多思多想,反而好下决断,明烽心里将一切都计划好了,果然如所料!
定下行程以后,柳氏就开始忙碌起来,全心全意开始给儿子打点行装。
行礼多了,少了都不行!
少带了,孩子吃亏,可行装带多了,一路舟车劳顿,成了累赘,明烽又只是个孩子,对于他来讲非常不方便。
家里买的东西,先是添了又减,后来减了又添,从两三个包袱收拾到五六个包袱,再从五六个包袱又收拾回两三个。
东西拿进去又放出来,放出来纠结着又放进去,几次三番,柳氏纠结斟酌着,为难的要死!
而张书吏则去找了本县的教谕,按照惯例,府试时,本县教谕是要跟着去的,考试前,组织本县童生,分发考号之类的。
张书吏和教谕算是衙门里多年的同事,虽不曾交恶,但却也没什么特别好的交情。
这次为了儿子,备上厚礼,不顾颜面几次三番的到访。拉拢交情,希望他能照顾儿子一二。
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儿,教谕自然满口答应,张书吏才放心不少。
最让人头疼的是,明烽参加复试谁去陪同?
原本想着孩子年龄小,张书吏和柳氏绝对不放心一个人去。
因此盘算着向衙门请了假亲自陪同,柳氏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准备一块跟着去料理孩子的日常,却不想被明烽一口拒绝了。
他是去考科举,又不是踏青走亲戚,拖家带口,成什么样子,以后还不得被人耻笑,考官若知道,也会不喜的,所以决定独自前去。
明烽向来是个主意大的,他定下主意,谁也奈何不了他。
父子二人协商了很久,最后互相妥协,张书吏和柳氏不跟着,但却准备买一个书童,随身照顾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