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异时空之汉武雄风> 第十章 蓄势以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章 蓄势以待(2 / 2)

金日单道:“大单于,此战我军中了汉人的诡计,没想到汉人拼了渔阳不要,令卫青部击河朔。实在大出我等预料。今右贤王等虽失其军,但请大单于念他们以往之功不与深究,此战后右贤王等必深悉汉军军法,于后甚益,请大单于准其戴罪立功。”

伊稚斜道:“日单,我何尝不知,但失军之罪是头等大罪我虽有此心但军法无情!右贤王你的母亲以后我亲自奉养,你的儿子们继续带领你的部族,可此战之罪我却不能饶你!白羊王,楼烦王,昆邪王你们回去继续带领你们的部族吧!昆仑神会保佑我们!接着转向金日单:‘日单,以后你就是右贤王了!”

连年的战争并未使大汉的经济陷入困境,反而有了藏富于民的趋势。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冶金业得到了长足的进展。不但能够装备大汉的军队而且还能生产出大量的大型铁制农具。而在边境地区通过马市换回数以万计的耕牛。而在农闲时公孙弘共计调动了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兴修水利。这一切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在一些农业发达地区已经慢慢摆脱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耕牛,大型铁制农具以及水利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不得不以合作化的形式出现了。经济发达地区以物换物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关中八百里平原更是成为了天下粮仓。至元光三年,已经不再需要全国各地向长安运粮了。而改革后的俸禄体制也不再是以粮食为单位而采用黄金或铜发放。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食问题而又间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了工商业,商人的地位也有所提高。

未央宫内武帝问道:“今日召诸位卿家来此实有一事,眼下百姓皆重工商,而荒阡陌,众位卿家看此事如何是好?”

张汤道:“商者多奸狡之辈,当课以重税,施以重刑,百姓自然会去务农工。”

公孙弘反驳道:“商者也有功于社稷,那些战马,耕牛等物多半是商人换来的。况且目前朝廷赋税的三一来自于商人。商人虽奸狡,但也不亦如此罚之。”

韩安国道:“臣以为此事当缓图之。”

这时我道:“陛下,天下百姓皆趋利避害,今虽连年用兵,但农人余粮均由朝廷收购因此粮价并未上升,如今余粮颇多,臣建议应鼓励民间用粮食往夫余,乌桓等国换取马牛,如此粮价必涨,百姓因此必愿务农。”接着我又大讲了一通经济学原理听得众人如痴如醉。半响后,武帝问我:“卿之策有几分道理,不过若来年大举征战,我军的粮食如何保障?”

我道:“陛下可于主要产粮之地修建朝廷的粮食储备库,每年秋粮成熟先把这些库房补满既可军用又可灾年济民。”众人又议论一会最后决定便依此策而行。

我接着道:“陛下,臣还有一策。”

“你讲吧。”

“臣素闻洞庭湖与鄱阳湖之间沃野千里,但苗夷甚多,巴郡天府之国但道路不畅。依臣之见,当于两湖区域行王道,召化外之民,而我则移民实之,教其我大汉的语言文字,农耕之技,其必甘心归附。我大汉再鼓励各族与我汉族通婚,如此在两湖流域二十年后我汉民必增,可作全国的战略后方,他日若南征亦可为前进基地。而巴蜀天府之国,若有不轨之徒与其内作乱进可滋扰天下,退亦可割据一方,臣建议,在其原有驿道的基础上修弛道,广开交通,迁徙其民。使其民风与我中原融合,以后我朝将尽得其利而避其害也。然后以之为基,可得西南之地。”

武帝皱眉道:“此二策均费时良久,若依卿之言,匈奴何时可以伐之?”

“回陛下,此二策均为千秋之业,非旦夕可就,恐怕需费时三年才可初见端倪。况且陛下匈奴虽于河朔大损,其带甲仍有几十万。此时若我举全国之力伐之虽可胜,但亦是惨胜。臣料想经此一役,塞外诸国恐怕不会再对匈奴言听计从,张骞出使西域十年未归,臣请陛下继续派使者交好各国,行驱虎吞狼之计,无论其成与不成均于社稷无损。我大汉于其后暗助之,待我大汉诸事平定后,东方各国必一鼓而下,西域诸国也必开门请降。”

武帝接着问道:“兵策该如何?”

“回陛下,臣料今后数年不会再有大战,请陛下改革军制,第一,赐全国家世清白者为功民,非功民不得从军。第二,提高军士待遇,使其普通一兵亦年俸百石可活五口之家,士兵若伤残赐功田三百亩,其田二十年无赋税。若士兵战死,赐功田五百亩亦二十年无税赋。如此百姓必愿从军者众,以我大汉财力,三年之中可成骑兵二十万,到时陛下择精兵良将横扫塞外可成千古不世之业。”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