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赵夏帝国> 第十六章 皇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六章 皇帝(1 / 2)

 夏国皇宫彰德殿。

时间刚过了食时,正是上午最好的工作时刻。

今天不是上朝的日子,永昌皇帝坐在龙书案后,一脸的忧色,他的眼睛盯在书案上的一份书折上,就这样愣了许久。

皇帝和文武官员并非每天都要上朝,早朝每月有十二次,定在尾数为一、三、六、九的日子里,每次早朝,皇帝和百官都需要鸡鸣起身,平旦入殿议事。不论大小事情,上百人逐个发表意见,时间自然持续很久,遇到大事时,臣工官员们甚至会争论到下午甚至晚上。好在这样地日子每月只有十二次,否则的话,皇帝无法休息,朝廷的公事也无官员处理了。

皇帝正在想着心事,突然见一个值事太监打开殿门,碎步跑入殿内,跪倒禀道:“陛下,安王殿下在门外求见,是否请他进来?”

“哦?让他进来吧。”听到太监的禀报,皇帝顿时清醒了许多,他用手揉几下眼睛,又糅了揉太阳穴,才坐直身体向门口望去。

赵愈得到太监的通传,立即向殿内走去,他在书案前一丈之地停住,向皇帝行了见礼。

彰德殿是皇帝法定的办公场所,里面的陈设十分简约,除了宫殿里的基本装饰用具外,宽敞的大殿里只放了一排书架,架上放着夏国律法和一些办公所需的资料和档案。彰德殿是有时也用来接待单独奏事的官员。除了这里,皇帝还有自己的御书房,书房里虽然也可以办公,但摆设和环境却不如这里显得正式。

皇帝见长子前来,便知他一定有事要奏,遂和颜问道:“皇儿有何事要奏?”

赵愈将手中一叠纸张高高捧起,向皇帝奏道:“父皇,文科试卷已经全部印好,交于礼部库房入库看管。这是礼部新印的武科卷子,请父皇过目。”

“呈上来吧。”

赵愈把卷子举过头顶,身子向前倾出,皇帝身边一个小太监连忙走过去把卷子接过,再转呈给皇帝。

皇帝接过卷子,粗略的看了一遍,见印刷得字迹清晰明了,也就不再看。考试试题皇帝在十天前已经看过,此次安王来,只是让皇帝审查一下卷子的印刷效果。

“卷子都印好了吗?”皇帝把卷子放在桌案上,向赵愈问道。

“还没有,父皇,根据武举报名的总数,现在的卷子只印了三成,还要五日才能印好,但绝对误不了十三日后的考试。这是礼部下三个直属印房的样本,现在送来请父皇过目,想问一下父皇的意见。”

“嗯,朕看过了,印的不错,就照这样印下去吧。”皇帝脸上挤出了些笑容向安王说道。

夏国礼部下印书房的所印书籍的质量一直是全天下最好的,把印好的卷子交给皇帝审阅其实只是走了走场面。

“是,父皇,如果无事,儿臣就先行告退。”

“不忙。”皇帝叫住了赵愈,从书案上拿起那个令他烦恼的书折向他说道,“安王啊,你已经在礼部锻炼了十几年了吧。”

“是的,父皇,已经整整十五年了。”赵愈躬身答道。

“这十五年里,你觉得自己都学到了什么?给朕说说看。”皇帝脸上的笑容渐渐的淡了下来,忧郁重新爬到了脸上。

赵愈恭敬地聆听圣意,不知道皇帝为何突然问起了这个。

能够参知政事的皇子并不多,赵愈十几个兄弟中一共只有三个,分别是赵愈自己、太子和已经死去的三皇子荣王赵惠。

皇子必须知政才能为君,这是从秦代起,流传了五百多年的不成文规定。皇子在成为皇帝前必须在朝廷中磨砺数年,来增加才智、资历,为成为储君、接任帝位做准备。这样做也方便现任皇帝了解皇子们的能力秉性,以定取舍。

皇子知政后未必就能为君,但知政代表着一种身份,证明他是除了太子之外的第二或第三储君,只要太子出了事,他就可能取而代之,成为光明正大的储皇帝。

参政是赵愈赖以生存的资本和保障,正是因为了有这个身份,他才有机会发展势力,和太子拼斗。荣王死后,赵愈的势力虽然仍未超过太子,但十几年来,他所蓄积的力量也使太子的储君之位并不牢靠,他仍然有不少的机会可以登极。

“回禀父皇,儿臣认为,儿臣学到了谦逊和凡事以国事为重两种处世态度。”说其他未免太俗,赵愈思索了一下,才找出这两个词语。

“嗯,不错。这是北魏刚刚送来的国书,说北魏使节团连同宁公主一起,已于三月七日启程,大约到四月中旬时就能到达。”皇帝将国书递交给身旁的太监,让他转交给赵愈。

赵愈本以为皇帝会深问下去,却没想到,皇帝只开了个头就停下不说,说起了北魏的事。赵愈打开书折,粗略的扫了一遍,发现上面未说什么大事,只是告诉了使节团出发的时间和路线,希望夏国沿途放行,并接待一下。

“这件事就由你来安排吧,既不能招待不周,也不能招待地太好,失了我大国的威严。另外,你是长子,你妹妹的嫁妆也由你来安排吧,珍儿从小没受过大罪,陪嫁嫁妆给的丰盛些也无妨。”皇帝面色忧郁,一时间竟又显得苍老了几分。赵珍是皇帝最喜欢的女儿,在十几年的宠爱之后远嫁,皇帝又怎能够不心疼?

“是,父皇,儿臣一定安排妥当。”赵愈十分了解皇帝的心思。他知道皇帝既舍不得赵珍,又不愿意有人说他因为私情而置国事于不顾,因为一个公主而使谈判不能顺利进行。

皇帝在做父亲和做皇帝之间,还是选择了做皇帝,他继位的那一天就曾当着文武官员的面在先帝灵前发誓,“凡事以国事为重”,如今,他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说服自己放弃曾经的亲情:三百年前,西部图谷部向秦宪帝请求和亲,秦宪帝不是把自己最喜爱的文成公主嫁到了西边几千丈高的雪山之上吗?几十年后,图谷部又向秦安帝求亲,秦安帝不也一样把自己的妹妹和孝公主嫁过了雪山?如果不是秦安帝此举,太祖皇帝也不会在与秦安帝之子西凉王嬴真对阵时被图谷部袭了粮草,几乎全军覆没。如果不是和孝公主,此时的西凉国怕是根本就不会存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