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都市言情>华娱之别样人生> 第1114章:该出手时就出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14章:该出手时就出手(1 / 2)

 孟轻舟和周影某次聊天的时候,他问周影,觉得什么最难剪,出乎意料的是,回答竟然是室内两人的对话。

周教授看出他表情诧异,解释着说道说,因为很多导演都是大全景加正反打草草了事, 素材就那么些,我要是就这么剪,这戏,还能看么?

如果说多人对话像甜点中的苏芙蕾,要么精妙绝伦,要么形神都shit,没什么中间地带, 那么室内两人对话就像cheese cake, 看上去普通,可能吃起来差别不很大,但一旦出彩,就会让你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导演各有所长,这就好像作家,都写同一个故事,但是切入的角度不同,各有各的绝活。

首先要看看导演如何运用灯光,音乐。

譬如说孟轻舟的《一代宗师》里面,叶问与宫二打斗的那场戏。宫二的出场,桌子旁边坐的是宫二后边站了一排青楼里边的姑娘,当镜头显示宫二出场时, 背景响起了高亢而嘹亮的西方歌剧,这种音乐与故事的配合就显示出来导演的才华与武功。

还是《一代宗师》,有一场戏宫二去东北为父报仇,几个师叔假意劝阻。宫二说一句, 师叔们劝一句, 每一个镜头都很好的运用了灯光,人物虽然对话不多, 却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了师叔们的薄情寡义与宫二的决绝,正是对灯光与摄影角度的精确把握才让这一切成为了可能。

可以看大场面镜头,看看这个大场面镜头是否给戏加分,譬如《1942》,这部戏里边有很多难民逃荒的镜头,成千上百的群众演员,走在逃荒的路上,头上有时候还会有飞机轰炸,如何让演员按照导演的要求去表现,去走位,去穿着打扮,对导演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再譬如,《2008年奥运开幕式》如何让上千人同时击缶,何时快,何时慢,何时停,这些都很需要导演的功力的。

如何剪切影片, 也是衡量一位导演功力的重要标准,一般一个电影会上映一百五十分钟左右, 但是拍摄的时间通常会是上映时间的三到四倍,哪些戏留,哪些戏舍,哪个演员给的戏份多,哪个演员给的戏份少,这直接反映出了一个导演对剧本与时代的认识与把握。

譬如说《白鹿原》,原著描写了整个民国陕北农村在时代裹挟下的徘徊与发展,个人命运的波折与无奈。

可是为什么导演只选择演田晓娥这个人物作为电影《白鹿原》的主线呢?!这些都可以反应出一个导演对自己电影,对剧本把握的是否深刻有力!

导演如何选择演员,譬如说导演为了选择电影《墨攻》的合适男一号,整整等了刘德桦五年。电影《投名状》刘德华为什么演忠义的大哥,李联杰为什么演野心勃勃的二哥,金城武为什么演天真正义的三弟。

演员的选择直接说明了导演对剧本的感受力,对人的感受力,等电影开拍才发现这个角色不适合这个演员就已经晚了!

最后还有一点,看导演对特技的运用能力,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电影中的特技镜头越来越多,如何运用特技,如何让这些特技与演员演好对手戏,是对导演的一个巨大考验。《变形金刚》系列电影就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很多人都以为导演很辛苦,事实上,只要有足够的经验,做导演,并没有想像中那么难!

动作戏,有武术指导;特效,有各种特效团队;3D 有专门的3D 视效总监……可以说,导演想要什么画面,有什么要求,这些团队都可以为导演完成,直到导演满意为止。

对于导演来说,最考验功力的,还是叙事。如何讲一个故事,如何把故事讲得精彩,如何用画面、音乐、演员把观众的情绪抓住,这才是导演最根本的。

很多时候,故事强于画面,当然,构图好能够让人赏心悦目,但是,对于一个电影来说,最根本的还是故事。

你像贾章科=、娄叶、刁一男这些导演,他们的画面构图,景别上的选择,都很渣,不过只要故事不掉分,就能够让观众接受。

张一谋的每一个画面都力求完美,但剧情薄弱,也难免被观众吐槽的厄运。

每个导演都有不同的审美风格,在表演方面,每个导演也有自己的一个标准。中国的电影、电视剧、话剧分别都有不同的表演方式。

冯剧刚和姜闻,徐科和宁昊,他们多多少少都有差别,差别就在表演的度上。

话剧最有范儿,电视剧则要求贴近生活化,但还是要高一点,电影是一个国家影视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准,可以说,电影对表演的要求是最高的,也是最真实的,甚至可以说: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影视剧,在表演方面进步缓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那些『霸主』,很多导演掌握了上层的资源,有意于此发展的年轻人难有机会。

娱乐圈很封闭,剧组也是师傅带徒弟,哪管你什么学历,要想进去,你得有人带你才行。这就导致人才上升的渠道闭塞,狭窄。

所以,我们国家到现在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家伙威风凛凛,而70后80后少有走上去的;

两天后,圈里冒出刘思思被强制补税的传言,令几位姐们儿哭笑不得;

不就是想出手点股票嘛?

至于吗?

真正知道思思想法的,也觉得奇怪,因为麻花如今正是风头正劲的时候,怎么会出手股份呢?

肯定是急需用钱,所以,补税是有可能的!

作为小剧场走出来的麻花团队,无论外表上看起来比德云社、赵家班之类“高知”多少,但在其作品的底色和立意上,都还是极度向着市场和庸俗妥协的。

看过三五场以上麻花剧场的朋友都该知道,媚俗、性擦边、无厘头、故事和人物的行为逻辑稀烂,几乎是存在于每一部麻花剧的普遍问题。

看一场麻花,和小园子里听一场郭老板的三俗相声,本质上并无区别。无非是麻花毕竟是戏剧打底,影版改编的完成度远好于纯跨界玩票的德云社罢了。

以电影作品而论,夏洛特几乎是麻花名作里最合适改编的作品,虽然前述的各色问题都有,但其故事的工整度、对舞台感的不依赖度、魔幻与现实的平衡度,都在麻花剧中首屈一指,麻花用它开头炮,当然是综合考量后非常安全也明智的结果;

即使如此,它还是在最后的收尾处遭到了极强烈的“三观质疑”,严肃电影评价与小剧场创作取向的天然矛盾,已露端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