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航空崛起> 第三百二十九章 飞豹速度是航空史上的奇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二十九章 飞豹速度是航空史上的奇迹(1 / 2)

 接下来的环节,就是领导们走近这三架歼轰七B原型机,近距离的参观。

无论是军方领导,还是中航工业的领导,在看了歼轰七B之后,都给了极高的评价。

在参观的过程中,林鹏和唐总师,以及两位副总师,也是一直全程陪同。领导们不时的问问题,林鹏他们也是一一的详细解答。

空军装备部部长林安东走到机尾,他指着歼轰七B飞机的后掠式双垂尾,好奇地问道:“林总,你们这个设计很新颖啊,也很大胆!在改了双垂尾后,歼轰七B飞机的隐身性能有了多大提高?”

林鹏微笑道:“林部长,根据我们的计算,在采用了外倾式,小面积后掠全动双垂尾后,歼轰七B飞机侧向的隐身性能至少降低了X平方米。并且我们的这个双垂尾,还大量的应用了复合材料!”

原来歼轰七A的单垂尾,不但面积很大,而且很高,所以雷达反射面积是很大的。当然那时候也没有考虑到隐身,因为大面积的单垂尾,结构简单,阻力也比较小,但是气动效率和舵面稳定性都不如双垂尾,特别是在大迎角状态下。

因此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设计的很多战斗机,都加装了腹鳍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增加航向稳定性。

双垂尾在大迎角下的气动效率比单垂尾要高得多,而且看起来是更好看的,但是双垂尾缺点也很明显。首先就是阻力大,气动非常的复杂,所以中国早期的战斗机都没有采用这种设计的。

而且双垂尾还有一个致命的共振问题,这是设计师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情。

而后来从普通的双垂尾发民出来的外倾式双垂尾,又叫V型双垂尾,则是为了隐身而设计的,同时也能兼顾降低飞机高度,以便上舰。

而小面积的双垂尾,则可以降低双垂尾的缺点带来的不利影响,不过面积小了还要保持气动效率就需要采用全动的设计,这又非常考验设计师的功力和结构材料了。

由于是采用了大量的复合材料,又是中国从来没有搞过的全动双垂尾,所以歼轰七B飞机的双垂尾还有待试飞中进行验证。

林安东高兴地道:“好,你们的设计很大胆,干了M国人都不敢干的事情!”

这一圈零距离的参观下来,领导们一个个都是红光满面,激动不已,他们甚至恨不能驾驶歼轰七B飞上蓝天呢!当然那是不可能的,歼轰七B这么先进的战机,可不是谁都能飞,哪怕是空军部队的战斗机飞行员,如果没有经过改装训练也是不能飞歼轰七B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