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我们的1*9> 第六百四十章 《汉唐时报》认错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四十章 《汉唐时报》认错了(1 / 2)

 当时,郑家集团安全情报部长郑则仕满头大汗的听着永胜伯郑彩的交待,他感觉自己和他老人家比起来像是一个孩子!

他不停地用小棉线手绢擦着脑门上的汗,不停地点着头。

其实永胜伯郑彩非常满意他的工作,这一次只不过是指导一下罢了。

永胜伯郑彩说:“则仕,无论是做人做事,不熟识三十六计,如何可以?莫學汉唐集团宣扬的那一套歪理邪说……什么公正什么公平的,我郑家自有不同之处……你也听过的评书吧?想那诸葛孔明,哪一次胜仗不是靠的奇谋神计?”

郑家集团安全情报部长郑则仕点着头说:“在下这就去着人准备……”

永胜伯郑彩这时忽然顽皮地笑了一下,说:“你就去找一些看上去很像是‘二货’的人,一定要找当地的年轻人,最好与我郑家无关……”

郑家集团安全情报部长郑则仕点着头说:“在下这就去着人准备……”

说完了对外的情况后,永胜伯郑彩开始听他讲关于郑家集团内部的情况,结果他的神情越来越凝重,心中怒火万分,脸上却开始露出平静的微笑。

这事情还得从半个月前说起。

这一天,永胜伯郑彩打开了,他不自觉地看向头版了。

第一条是汉唐集团的自走设备开始增产了。好啊,这物件有用啊。

第二条是第五家远洋鲸鱼联合捕捞公司成立了。宋家的?默默无闻的一个商家吧?

第三条郑家集团军工生产部门的黑洞!

永胜伯郑彩当时就把嘴里的牛奶喷出去了!

在湿漉漉的字里行间,他读到了可怕的事情,他看重的军工生产工厂里,竟然有人私下里倒卖/军/火!

我的天神!这是要我郑家的性命!!这是永胜伯郑彩的第一反应,第二个就在胡说八道……

他马上着人彻底清查,只是轻轻拷打了几个人后,调查结果表明,这一切都是真的……他所倚重的一个郑家旁枝,算是侄子辈的厂长,竟然敢私下里把厂子里生产的手榴、弹,还是拉发式的,卖给别人!

永胜伯郑彩猛然想起来一个细节,话说那一次去印度时,有人报告说葡萄牙红毛蕃子竟然使用了拉发式的手榴、弹打下了马六甲城,开始时还以为是汉唐集团私下里倒卖,现在看来怕是自己这里的问题!

倒卖武器的整个过程很快就调查清楚了。

他的那个远房侄子从一开始时,就胆大包天了,只要给够银两,他就敢卖给任何人,当然,一开始不多,几个,十几个的卖,等着产量提高了,他胆子越来越大,竟然整箱的也敢卖!

永胜伯郑彩痛心不已,那个远房侄子在小时候非常机灵可爱,深得自己的喜欢,但是,他竟然借此贩买我郑家集团的武器!

当时,永胜伯郑彩闭着眼睛,对着跪在他面前的远房侄子说:“说吧,你临死之前还有什么愿望,我都能满足你……”

那个远房侄子大哭着说:“我是鬼迷了心窍啊,饶了我的小命吧,你老人家以前还抱过我……”

他的父亲,郑大爷,他的一个远房大哥也整日跪在他的书房外,哭嚎着说:“永胜伯啊,我可就这一个儿子。当年我也是陪你同生入死,忠心耿耿啊,永胜伯啊,给孩子一条生路吧……”

永胜伯郑彩听了后心如刀绞,郑大爷所言都是真的,他曾经救过自己的性命,都是多少年同生共死的老兄弟了……

二弟定远侯郑联着人送来了一封信,说那倒卖的手榴、弹并不多……

三弟郑斌也派人来求情……

就连老妻也是欲言欲止的……

可是,他卖的是几枚手榴、弹吗?他卖的是郑家的基业啊……军工部门是什么?那是保郑家全体成员的性命所在!

你若是贪点钱财也就算了,都是郑家的人,我打你几板子给别人看看,可你这是想要整个郑家集团的性命啊,下次若是有人把我家的火铳倒卖了,我怎么办?再倒卖火炮呢?

更可怕的是,你知道你卖给的是何人吗?是鞑虏的细作!!

但是……是何人把消息泄露给的!

永胜伯郑彩忽然红着眼睛问道,给我再查!

结果,郑家集团安全情报部的郑则仕部长没有查出来。

别说他们没有查出来了,就算是的人也是一头雾水。

那一天,杨友行秘书长一上班,就有工作人员把收到的邮件送来了。

这个邮件都是分类好的,工作人员会按照实际情况送给专人。

杨友行秘书长接到的邮件是来自福建,信皮上工工整整地写着“杨友行大人亲启”,似乎还怕超重打回,贴了两张邮票。

杨友行秘书长帅气地笑了,这是福建地区的人写的。

因为台湾地区的人都会叫他秘书长的,虽然他在的报头上是写着社长,在第一版里又写着总编,甚至有时候又是记者。

这一连串的称呼会把不了解实情的人弄蒙的,所以,这个人索性叫自己大人了。

打开邮件后,杨友行秘书长高兴了,哈哈,这是一份大大的报料啊。

郑家集团军工厂厂长从何时开始倒卖手榴、弹的,倒买了多少,又将要在哪里倒卖给谁,那真是一清二楚!

好啊,他看了看结尾,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信皮上也没有写发信人的地址……

黑材料?当行杨友行想了想,还是派出了两个记者,还带了最新出品的便携式照相机,视情况拍照。

结果在信上写着的地点,真看到倒卖了,还远远地拍了照,虽然不太清楚,但依稀能看出一点来。

记者冒险收买了工人,结果也能从侧面证明这一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