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钰敢这么对待荷兰,还有一个重要的时代因素,可以确保荷兰在他的掌控之内,而不至于失控。</p>
那就是,启蒙运动才刚开始、93年的雷霆万钧还未落下。</p>
荷兰没有第三条路可走。</p>
路不是自己蹦出来的,而是需要一群思想家先构建出来。能不能实践先不提,最起码得有个往哪边走的方向。便是儒家,也一样构建过三代之治。</p>
社会发展带来的物质基础,才有思想构建的基础。现在荷兰的物质基础是有的,缺的是上层建筑的图纸。</p>
既现在没有这样的图纸,那么荷兰的百姓,只能在两坨屎之间,选一坨。并没有“两坨都是屎,为什么非要在两坨中选一个呢”的可能。</p>
因而不会出现一个“巴达维亚共和国”。</p>
只要不出现“巴达维亚共和国”这第三条道路,那么法国就是可以容忍的。</p>
摄政派上台虽然也叫共和,可绝对不是能逼出来反法同盟的那种共和。</p>
此共和,非彼共和。</p>
既然只能选两坨屎,民众的内部的诉求,认命呗,还能咋办。</p>
这件事,说到底,还是因为大顺在欧洲的影响力和实力都不足,只能借鸡生蛋。</p>
没有法国点头,这件事是做不成的。</p>
别看大顺在东南亚耀武扬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肃清了占据东南亚百余年的荷兰,可真要是来欧洲开门自由贸易,那还差得远。</p>
大顺头顶上没有什么闭关锁国的帽子,可也并没有什么卵用,一厢情愿的自由贸易并不存在。</p>
实力又不足以远征四万里,是以中法同盟,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下去。</p>
很长一段时间内,大顺在欧洲的一切举措,至少在面上,都必须要先保证法国的利益,以证明自己是个合格的盟友。</p>
包括刘钰计划中的印度地区“上党归赵”计划,也是以此为基础的。可巧取,而不可豪夺。</p>
所幸,至少刘钰实际上执掌对欧政策的这段时间,不管真实目的是啥,确实帮了法国不少忙。</p>
现在这事儿,一方面齐国公希望路易十五以国王的角度来考虑。</p>
另一方面,也是确确实实对法国非常有利。</p>
如果只是退出奥属尼德兰,法国面上确实不好看,而且确实等于白玩,打了数年仗唯一的成果就是欠了一屁股债。</p>
如果真能促成荷兰政变,荷兰中立。</p>
那如蓬帕杜女侯爵所言,这场战争,不考虑法兰西共同体的利益,只考虑国王的尊严面子,也是有利的。</p>
中国固然以某种形式参加了,盟主终究是法国。</p>
会盟诸侯、签订合约,法国才是一方盟主。</p>
大顺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的出力程度,以后世一战为例,肯定比只出华工的中国强,比不上出兵参与欧战的美国。</p>
大顺取得的战果,荣耀自归盟主一份儿。</p>
以出力程度而言,若以后世一战为例,大顺在奥王继承战争之后的作用,高于出华工的北洋,但肯定是不如直接参战的美国。以一战美国的出力程度,尚且说话没人听,如今大顺自是做不到执牛耳的位子。</p>
不过固然需要法国点头,实际上只要把这个计划和法国说了,法国也不好拒绝。</p>
这件事的主动权,看似在法国手里。</p>
政变与否,和法国是否继续进攻,不取决于政变的荷兰,而取决于法国。</p>
然而,这也只是“看似”。</p>
刚刚齐国公讲了大顺面临的贸易尴尬局面,既是在讲道理,其实又何尝不是对法国的一种威慑呢?</p>
如果法国背盟,背信弃义,这边大顺和荷兰摄政派谈好了,结果政变后法国继续进攻……</p>
荷兰固然是无力抵抗,政变并不能立刻变出五万荷兰军队,也不会让荷兰军队的战斗力陡增,毕竟这只是政变,而不是尼德兰大革命。</p>
但是,大顺却有办法让背信弃义的法国浑身难受:英国、荷兰、葡萄牙,都可以承接东西方的贸易。</p>
唯独你法国,给你这么多的优惠,依旧拉胯。大顺无法直接报复法国的背信弃义,但是恶心法国、让法国的对手强大却可以做得到。</p>
将所有的香料贸易、丝绸瓷器贸易,转交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直接排挤法国的势力。</p>
虽然,刘钰绝对不会这么干。</p>
但威慑嘛,不在于会不会真的这么干,而在于有没有能力干</p>
只是鉴于中法之间的关系,齐国公没有把话说的这么明白,点到为止,剩下的法国人自己去悟吧。</p>
所以,这件事,刨除掉大顺这边点到即止的威慑,路易十五也就只有一个“说话算话”的选项。</p>
要么,不答应。然后看看大顺的后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