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更关键的,便是真要这么做……那英国的商人、船主们,真就同仇敌忾、保家卫国、毁家纾难了。
那是刨他们的根啊,他们非要打到底不可。
正所谓,围三缺一,这种事,真就不能学皮特那种“防复仇理论”、要把法国海军的五十年未来都毁掉,明显不现实。
所以,从阶级的利益角度,和政治力量对比的角度来看,王党这群人的选择也算是最优解。
土地税稳住托利党地主乡绅,只要在贸易问题上,继续“保护贸易”而不是“保护工业”,即可得到商业资产阶级的支持。
保护贸易和保护工业,有时候是一回事、有时候不是一回事。
在工业取得对商业资本的附庸后,这是一回事。
在这个手工业工场时代,不是一回事。
这里面,肯定有利益严重受损的一群人。
比如东印度公司。
但是。
如老马所言:【在这个阶段,各国间的竞争尽可能通过关税率、禁令和各种条约来消除,但归根到底竞争者们的斗争还是靠战争(特别是海战)来进行和解决的】
此时,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毁灭,与之前已经毁灭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毁灭,遵从同样的逻辑。
历史上,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毁灭,本质是因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力量的提升,对妨碍了工业发展和影响市场的东印度公司,让他去死吧。
而现在,英国的工业革命并未爆发、工业力量尚未提升,便要遵循老马说的现阶段的原理。
即各国通过关税税率、禁令、条约,以及海战、战争来解决问题。
大顺遵循了这样的规律,派出了舰队,来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条约以一种王党这群人设想的方式达成,那么这场战争,实际上,不是中英之战。
而是,大顺和英国东印度公司之战。或者说,是大顺西洋贸易公司,和英国东印度公司之战。
原本需要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才能推倒和毁灭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被大顺以符合这个时代原理的战争给毁灭了。
东印度公司已死。
也就意味着,英国国内最反对大顺贸易的一群人,丧失了政治力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破产的东印度公司,自然没有力量。
他们的反对,就是个屁。而且他们的反对,只会引起整个英国的恐慌:难道让整个英国出力,帮着东印度公司打回印度、打到马六甲,重新夺回东印度公司的好望角以东贸易独家专营权?
只要大顺这边的要求不太过分,那么实际上,就是组成了一个“英国商人和中国商人的同盟,瓜分了东印度公司的财产”。
大顺商人,得到的那一份,是把商品从松江运到伦敦的利润。
而其余英国商人,早就眼红于东印度公司垄断的贸易品利润,他们得到的,是把商品从伦敦运到各个殖民地的利润。
正所谓,吃独食、拉黑屎。不能吃独食。
大顺商人要是说,我既想要把从松江运到伦敦的利润、还想要把商品从伦敦运到各个殖民地的利润。
那这就是吃独食了。
连个买办都扶植不起来,这是逼着英国商人团结一致,欲当买办而不能,斗争到底。
当然大顺的谈判条件、谈判底线、真正目的、条约构想,到底是啥,其实大顺这边这群人也不知道。
甚至大顺内部决策圈,此时还在为“荷兰做整个欧(www.vkzw.com)洲的买办地和贸易中心”;还是“各国各管一摊几大帝国自贸区,大顺分别去各国送货,分别去伦敦、南特、加的斯、敖德萨、彼得堡送货,搞口岸对口岸贸易”这个问题争执。
但于此时的英国王党而言,这不重要。
能不能谈成、将来往哪个方向谈,暂时不重要。
现在重要的,是分析一下各个阶层的利益,给出一个定心丸,假装和大顺这边谈了,等着送完俘虏赶紧公布、或者“官方泄露”出去。
一个能让多数支持、金融稳定下来、托利党不要琢磨着王者归来那一套的定心丸。
抢占这个“是我把太阳叫出来”的先机,否则真要是被爱国辉格党那边抢到,到时候就麻烦了。
新国王的权力,恐怕就要再度缩水,被议会那几个家族压的死死的。
哈利法克斯伯爵的意思,就在于此。谈判是双方的事,但公布是单方的事,谈判底线的问题,可以模湖,但得让那些不安焦躁的人,心里放心。
该支持的支持、该反对的反对、该不造反的就先别造反了。
地主那边靠土地税搞定、民兵这边靠民兵法搞定,沿海城市的商业资本家,就得靠“对华谈判”的假消息,来完成分化了。
只要完成了分化,那么自己这边就有了绝对优势的力量。
皮特等人既然爱搞反对派,那就让他们去搞嘛,反正他们不搞,别人也会搞的。
还不如让此时风评已经沦为“赌徒、战争疯子、躁狂症患者、为了个人的荣誉把国家拖入深渊”的皮特去搞。
而到时候,东印度公司那群失去了特权的人,肯定反对条约,而皮特作为反对派肯定也反对条约。
都反对一件事,未必是盟友,但转身就可以给皮特扣一个特权和垄断得利者的代言人、走私贩子守护神的大帽子。因为,特权和垄断的受益者,既是特权和垄断的公司、也是走私贩子,虽然他俩看上去是死敌,实际上只是光影共生体。
虽然皮特的爱国者党如果还继续存在,基本盘会变成那些因为中国商品倾销而失业的纺织业、实体工业工人、工场主等。但相对于金融资本和商业资本、船主、大商人等,这些人的动静基本发不出来,小的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