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嘉的底气,当然就是镜子。
或许是因为瓷器手工业太过于发达的缘故,玻璃这玩意儿在中国一直没有发展起来,但是好歹也有从西方传到的“舶来品”。至于说在西方的化,这玩意儿出现的就比较早了,而且在中世纪的欧洲相当的普遍。
但是时代上讲,在大唐它就是一个装饰品。
至少对于李元嘉来说,很多想法如用玻璃造一个温室大棚之类的,根本就不现实。毕竟在无数人盯着玻璃的产量,想要给自己造一个明亮书房的情况下,真要是让他用几百块玻璃造一个蔬菜大棚,绝对是很愚蠢的想法。
太浪费了!
所以李元嘉只是给了陈木五十块玻璃的限额,让他先建一个小的温室——种出来的蔬菜大概也就是能供李元嘉和房奉珠两个一冬天吃的那种。
其他的玻璃,自然是拿出去卖了。
但是无论玻璃这玩意儿是多么的诱人,它的作用终究还是太过于局限了。而这个局限性主要就是因为现在玻璃的质量和价格导致的。
太脆,太贵。
所以至少在十年内,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玻璃注定将会是一个奢侈品,也会严格限制这玩意儿的销量。
而且……
还有两个重要因素,也制约着玻璃的“钱”景。
一个自然就是韩成他们的技术水平,哪怕李元嘉砸再多钱,在没有足够高素质的科研人员之前,玻璃的产量恐怕也不太可能太高。抛出掉成本和李元嘉自己留下来的利润,能给皇帝一年十万贯,就是顶了天了。
还有一个,则是玻璃的“易造性”!
别看李元嘉把玻璃工坊建在那个山谷之中,而且里里外外韩山他们防范的也很严密,但是说句心里话,对于长久保持着玻璃的秘密,李元嘉实际上并不抱太大的希望。
玻璃的诞生,本来就很简单。
原材料用的就是沙子,这个秘密不可能一直保持下去……事实上,大唐也好西域也好,本来就有人会造玻璃,只是技术上还很落后,造出来的玻璃透明度和平展度太差了而已。
但是韩王府玻璃的出现,无疑给这些人打了一针鸡血!
当这些玻璃将来传播出去的时候,自然会有人下大力气去研究,去改进他们的工艺。而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他们的水平也必然会以一种超越时代的速度飞快前进……就凭李元嘉他们这些玻璃的昂贵价格,人家的玻璃就算质量差一点怎么了?
便宜就是硬道理,没毛病。
所以从一开始的时候,李元嘉就没有把真正的重点放在玻璃上面。只是这玩意儿的透明性质可以让古代的“炼金术士”和“方士”们看到化学反应的发生全过程,对化学的发展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无论如何李元嘉都必须坚持不懈的让韩成他们改良下去,哪怕因此而赔钱都在所不惜!
真正赚大钱的希望,还是在于镜子!
一个自然是因为镜子对技术的要求更高,要不然法国人也不会花了那么多年、那么多钱,才从意大利人手中偷到了镜子的制造技术;另一方面的话,自然就是因为镜子的特殊性了。
玻璃太贵?不买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