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去的途中,我们都把各自的身世来历告诉对方,我们俩都是17岁,不过我比他大几个月,所以我唤他的表字,他则叫我“王兄”。这对于刚刚认识的人来说,这样称呼好象太过亲密了,可是他也不反对,看来他真的是个很重情义很豪迈随和的人,反正在我见过所有人中给我印象就好的。
回到我的帐内,我压抑不住心中的高兴,便叫人摆下小小酒菜来庆祝认识赵云。当然他不知道我的想法,眼神流露出一种真挚的感动,可能没料到我如此气重他。对于现在还默默无名的他来说,没有比别人欣赏自己更难能可贵的了。
倒是我对他有加了几分欣赏,先前在黑夜中看不清楚他的容貌,现在在火光的衬托下,依稀能看见他的容貌。赵云虽年龄不大,人长得是英姿勃发(怪不得有那么多人崇拜),活脱脱就是个俊少年,英俊的脸庞不失大将风度的威严,又让人感到亲切,挺枪直立的样子更使他有一种令人不可逼视的风采。
我连忙邀他入座,尽量装作无事一样和他闲聊,可是却轮到他出神了,一点没有了刚才的洒脱自在,有心事一样的心不在焉。见他这样不悦,心中许多的套近的话也就放在了心上,对他说道:“子龙,你为何如此不小心走到这战争的交界处?要知道这两兵相交的地方通常都是有精兵把守的,而且还一个人被敌人围攻起来,这太危险了。”
听到我的话后他似乎才从刚才的沉默中回过神来,对我解释道:“这事说来话长。我从小得遇一高人教授我武艺,几月前学艺满便下山立志要在这乱世有所作为,不辜负自己的一身本领和师父的期望。于是就投靠势力比较大的袁绍,原以为这样就可以有所作为了。但是没想到袁绍人十分骄傲自负,对下属甚是傲慢,喜怒无常,对手下的将士们当作畜生那样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看待,根本不是云理想的那样出众,才知道其不过是一莽夫而已。我投身与其帐下,虽武艺出众,却始终得不到重视,在其的眼里云的充其量不过是一武夫,离赵云理想的境界差之甚远。刚刚开夜讨论会时,云请缨要去攻打洛阳,袁绍嫌我职位低,就对我的意见视而不见。我苦苦请求,却反而激怒了他,说是各路诸侯都按兵不动,我军独自去只会吃亏不讨好。我见他不为大局着想,不是云要辅佐的明主,就一气之下决定离袁绍而去。就这样走着走着,心绪复杂,不知为何就遇到了这么多敌人了……”说到这里他不禁叹了口气,一脸的失落与无奈。
“恩,所谓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袁绍这样不纳贤才,不重待军士,终究不能成为霸主。这方面做的最好的是曹操刘备和孙权了,所以他们一定会迅速崛起的。”我自言自语地说着,赞成他的想法。
他惊疑地向我看了一眼,见到我忙摆手示意说“没什么”后,就只顾低头想他的事情去了。
“你在想什么呢?我想就是像现在这样心不在焉地才会走着走着都不知道来到敌人的地盘的吧。”
“将军实在是观察入微,云现在确实思绪复杂。”
“呵呵,你现在的模样谁都看得出拉,只是子龙……”
“王兄有话直说,云自当洗耳恭听。”他很诚恳地说道,对我这个认识不久的人有着莫名的信任和重情。
“子龙可是在考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单看他的样子就可以猜到七八分他的想法了。
“知我者王兄也,赵云是在想自己将来的路怎么走。刚才想的出神,如有无礼之处,还望王兄见谅。”就顺势站起来欲向我作揖。
我起身急忙扶住他,重新邀他坐下,微笑着说道:“说的哪里话,能对我这个刚认识的人吐出心里话,把华当知己看,王华高兴还来不及呢,还说什么见谅不见谅的话。”说真的,当赵云称呼我为‘兄’时,我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喜不自胜,心中更是把他当像早已熟悉的熟人那样看待。
赵云也不说什么,在四目交织在一起的瞬间,双方都知道在各自的心中自己有了一个不可磨灭的地位。在这一眼,这份交情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升华,或许这是缘分,也相信这似乎命中注定的缘分。
赵云经过刚才这一举不悦的心情似乎好了许多,我也决定换个话题说,以免让他又陷入苦恼之中。要说以后的路,那是以后的事了,现在想太多也没用,而且还是要靠赵云自己一步步走,别人或许可以提醒什么,但绝不能干扰他自己的想法,就留给赵云自己琢磨吧,来日方长,说不定是‘船头桥头自然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