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末世无双> 太平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太平道(2 / 2)

5黄巾起义编辑本段

(图)黄巾起义

中国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全国性农民起义。因起义军头戴黄巾为标帜,史称黄巾起义。东汉末年,社会危机日益深重,广大农民与豪强地主及封建国家的矛盾激化。黄巾起义正是在农民斗争蓬勃开展的基础上爆发的。

黄巾起义的领袖张角,自称“大贤良师”,以传道和治病为名,在农民中宣扬教义,进行秘密活动。10余年间,徒众达10万,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分为36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一渠帅,由他统一指挥。张角在各处府署门上用白土涂写“甲子”字样,作为发动起义的信号。中平元年(184,甲子年)初,张角命于三月五日同时起义。但预定起事前一月,因叛徒告密,张角派人飞告各方提前起义。于是36方“一时俱起”,众达数十万人。

起义初期,黄巾军的主力分散在巨鹿、颍川、南阳等地,他们各自为战,攻城夺邑,焚烧官府,取得了很大胜利。与此同时,各地还出现了许多独立的农民武装。但黄巾军各自为战,缺乏战斗经验,以致东汉王朝能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颍川、陈国、汝南、东郡和南阳的黄巾军相继失败。冀州黄巾军在张角病死后,由张梁统率固守广宗。当年十月,皇甫嵩率官军偷袭黄巾军营,张梁阵亡。3万多黄巾军惨遭杀害,5万多人投河而死,张角被剖棺戮尸。张宝也随即于下曲阳兵败阵亡,10余万黄巾军被杀害。

黄巾起义和在它影响下的各族人民起义,持续了二十多年。由于起义农民本身的弱点,起义被残酷镇压,但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已名存实亡。在黄巾起义中,大批骨干多在战斗中牺牲,组织无形解体,残余的信徒大都融入五斗米道中。

6关于《太平青领书》编辑本段

(图)《太平经》配图

《太平青领书》一般都认为就是现在<道藏>中的《太平经》。它脱胎于西汉时齐人甘忠可的《天官历包元太平经》,是战国时代阴阳家骝衍学说的继承,秦汉之际燕齐方士们就把它作为传授的资料。《汉书·李寻传》说,甘忠可诈造《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传授夏贺夏、丁广世、郭昌等人,但由于刘向反对,说他“假鬼神罔上惑众”,忠可因此死于狱中。哀帝时,由于李寻赞助,此书一度大行;后来夏贺良等也终以左道乱政罪名伏诛,李寻亦获重罪。此书遂成为禁书,秘密地流传在民间,日久年深,由于传经者递相增补,篇幅日繁,到了宫崇手中时,已变成一部一百七十卷的钜着了。

关于《太平经》的内容,《襄楷传》中说得很简单,仅说:“专以奉天地、顺五行为本,亦有兴国广嗣之术。”又说:“而多巫觋杂语”。这与今日《道藏》中残留的《太平经》内容也差不多,并不带有革命意味。惟《前汉书·李寻传》引证了甘忠可《天官历包元太平经》,“言汉家逢天地之大终,当更受命于天,天帝使赤精子下教我此道。”这样话不见于今曰残本《太平经》中,但张角等黄巾起义时所宣传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那种谶记式的标语,未必没有来源,也许受了甘忠可预言的影响。

自从黄巾军失败以后,在中原的庞大声势也同时受了打击而一蹶不振。再过十余年,最初传授《太平青领书》的人于吉又出现于吴(江苏吴县)、会(浙江会稽县)等地方,仍旧以符水治愈,吸引了许多徒众,并且博得孙策手下诸将士的信仰,因此触动孙策之怒,惨遭杀害。后来遂无复兴的机会。

7文化编辑本段

(图)乐

乐是活动中的“法式音乐”又叫“道场音乐”,源于当时张角及其信徒诵经传道的过程中。经乐曲调一般起伏不大,旋律线条平稳,气氛庄严、肃穆,有导引修持者入静,进入清虚之境的作用,这是乐最初形式。邢台一带的经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它的声腔韵调是由这一带的方言语调发音使然。1800多年来,这一音乐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得到补充、完善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由经乐和器乐组成的完整的乐体系。

乐演奏分静乐和动乐两类。静乐在演奏时或坐或立;动乐是边演奏边行进,又称道舞。道舞的音乐效果和舞蹈效果相得益彰,其形式有“剪子股”、“十字梅花”、“三盏灯”、“龙摆尾”、“芝麻开花”等,这些道舞图形均来自儒家的阴阳五行、八方九官、太极等道教信仰。道舞可以单独表演,也可连贯表演,人数可多可少,但必须是单数。

乐器主要有管、笙、笛、箫、坛鼓、云锣、铛子、铙、钗、磬等。乐器多为自制。新的科学技术和乐器材料足以使他们的乐器更新为现代化的,但乐师恪守师祖的传统,坚持用天然的材料,手工制作,这与道人崇尚自然的观念是一脉相承的。制作管子用当地老红枣木,手工削圆取段儿,用手拉钻打眼儿,烫孔,绕筒镂刻不间断花纹,用液态锡灌注镂空处,既美观又防止断裂。笙的工艺比较复杂,一般由乐器作坊制作,但簧上的六绿(用五色石在铜盘上研磨的粉沫)要根据高低音的需要自己上,还有点蜂蜡调音,都是凭经验进行,有“吹笙容易,点笙难”之说。笛子和箫的制作,选竹、开孔、调音,也颇讲究。

8主要影响编辑本段虽在黄巾起义后瓦解,但对后世仍有相当的影响。如三十六方的术数观念,为后世道教所继承;后世道士持九节杖、着黄衣、戴黄冠,用符水、咒语等道术为人治病消灾,等等,也都承袭的规制。唐宋时期的“明教”更尊张角为其教主;清代中期川陕白莲教起义宣扬“黄天将死,苍天当生,大劫在迩,人民有难”的谶语,亦明显受的影响。

;</道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