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回到唐朝当炼师> 30,固济神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0,固济神胶(1 / 2)

 第二天,青霞门的六名磨镜弟子,再加上几名挑夫,挑着满满数百斤硫黄和硝石,在城外双流渡口租了条船,经水路赶回青城县。一路上师兄弟们说些在城里的磨镜趣闻,好不热闹。

自成都沿流江溯流而上,经犀浦,过郫县,半日光景便到青城。两岸秋草枯黄,时令已是深秋。

站在船头,李玄心想,这次走得匆忙,在浣花楼新做的衣衫还没取回来,那曹玉娘还指望着自己去教琵琶,而鲜于仲通会不会继续来青城山寻找自己呢?反正现在时机未到,就让他再等着吧。现在谁都知道这火柴是青霞丹鼎门传出去的,这始终是一条线索,如果他真想找,一定能找到自己!他心中已将与鲜于仲通的会面看成是自己到大唐的第一次机遇,如何巧妙把握,还真得好好寻思。

到了颐生堂,苏耀一听这火柴在成都居然销路甚好,不由喜出望外。李玄这次自然成了有功之人。他弄出来的这火柴算是为青霞门找到了一条新的生财之路。

李玄跟师父说了自己的想法,如果这火柴全部在山上制造,一来上山下山路途不近,徒费人力,二来光指望师兄弟几人,怎么做一天也做不出多少盒来,不如在当地雇佣数十人,租赁一个宅院,由青霞门派人教会他们每道工序,这样做出火柴来便可直接供应成都。

师傅苏耀一听,觉得大有道理,当下便令陈会主持其事。好在这次磨镜收入不少,立刻便派上了用场。

第二天李玄等人回到青霞古洞。二师兄一家见了,少不得互道别情。小翠这丫头这些天一直在帮着将火柴装盒,别提多委屈了。眼见了许多人回山,高兴得直跳。却是黄庸心细,在成都还买了些小姑娘们喜欢的小玩艺儿,哄得她眉开眼笑。

次日铁良便带着黄庸等人,将造火柴的一应器具带下山,准备在青城县里开工。这青霞洞离山下也不过七八里,若不负重,来往到也方便。

山上只留了凤磊、苏柯和李玄三人。上山时苏耀咐咐凤磊,这几日带着李玄,读些丹经,认些药石材料,以备来日炼那玉树寒林九转大还丹。他似乎料定这小玄子天生是块炼丹的好材料,说不定又能捣鼓出什么新玩艺来。

苏柯整理出几种炼丹入门书给李玄,除了《周易参同契》他实在看不进去以外,其他的几本书他到是静下心来仔细读了一遍,很快便发现一个问题,这些入门之书不外是以丹砂为中心,围绕着是用铅来炼,还是用硫来炼,争论不休。每本书都搬出《参同契》来解释,把个李玄看得头都大了。

“铅汞、硫汞之争,要弄明白又有何难,干脆把这几种方法都炼一遍,不就得了?”李玄天真地对苏柯道。

“你到是说得轻巧,须知这大丹炼制之时,千变万化,哪里又能知道谁对谁错?”苏柯对李玄的简单思维始终是嗤之以鼻,他虽然对李玄的机灵很佩服,但还是不能认同他的想法。

“是啊,伏炼丹砂是加铅还是加硫黄,确实不能说出对错,因为炼出来的丹,轻易没人敢吃,吃了的人也必死无疑。”李玄心里已经明白炼丹术的最大症结所在,那就是这些丹,无论怎么炼,吃了都会死人!

就是以中学化学的知识,他也能明白,丹砂就是硫化汞,还丹便是氧化汞,加铅和加硫,都只会导致汞中毒或者铅中毒!所以古来炼丹之士,没有一个能长寿的。

可偏偏还是有那么多人去炼丹!李玄还是没有办法理解。

也许这些炼师都以为那种飘飘然的死亡,便是成仙吧!按今天的人来看,这是一种“快乐死!”

学中文的李玄自然读过清朝赵翼所撰的《二十四史札记》中的“唐诸帝多饵丹药”一条,其中所记载的那么多惨剧,正是令炼丹术在唐朝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

看来,炼丹术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它的终产物——长生不老丹,而在于炼丹的过程,或者炼丹操作过程的副产品。

想通了此节,李玄便觉得豁然开朗!

根本就没有必要去纠缠那些理论,只须根据炼丹书所载的方法,一个一个去试炼,便会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想到这里,他便不再去看那些丹经理论,而是专挑各种丹法集成的书来看。

只见一本丹经上写着:

造六一泥,用矾石、戎盐、卤盐、舆石四物先烧之二十日,东海左顾牡蛎、赤石脂、滑石三物合前四物凡七物,分等,多少自在,合捣万杵,令如粉,于铁器中合裹,火之九日九夜,猛其下火,药正赤如火色,可复捣万杵,下绢筛,和百日华池为泥。

李玄看了这条,心里一动。他一直惦记着烧玻璃,所以对高温烧炼的东西特别感兴趣。这七种东西炼得红了,会变成什么呢?看这记载,分明是一种粉末状的东西,加水成泥,是用来干什么的呢?他忙问苏柯这个熟读丹经的小炼师:

“这六一泥是做什么用的?”

“凡炼丹,皆要使鼎器上下合口处密闭合缝,否则丹精泄漏,便成不了丹了。六一泥便是合口之药。”苏柯头也不抬,仍旧只看他自己的经书。

呵呵,明白,原来这六一泥就是用来封口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