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明国崛起> 第八十六章 商业之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六章 商业之战(2 / 2)

这是整整13两的利润。

徐淮发现,如果全部采购的话,就能够赚的更多。

每一百两银子的订单,自己就可以赚到32两本来的利润,再加上减少成本的13两银子。

一共是四十五两银子利润。

这样一来,利润率直接提高了三成。

看着这份眼前的的利益,徐淮不禁贪婪的咽了一口口水。

要是能够全部采购,徐淮就能赚到更多的钱了。

望着身后的织坊工厂,徐淮想到了一个更妙的主意。

徐奕站在华亭县的一条小路上,看着来来往往的马车,不禁开始思考人生。

经济学规律,难道失效了?

徐奕往松江府输入了大量的布匹成品,按照需求理论来说,商品数量供应的越多,价格就应该越低。

由于大量商品输入织造品市场,市场上的丝织品会产生剧烈的价格下跌。

等到织造品降价到原料成本价之下,打破了织造品的市场的平衡,所有的织造庄子就应该关门了。

等到原有的织造品被消耗完毕,再开始重新生产才对。

而此时,这条经济学定律却是如此古怪的失效了。

徐奕在做经济学实验,来看看松江府织造品市场的水到底有多深。

现在,徐奕投入市场的丝织品,足以在松江府纺织品市场引发一场滔天的海啸。

可是现在,一股无名的力量,将这波海啸吞噬了。

结果现在的结果,就是松江府纺织品市场平静无波,没有任何一家店铺缺货。

这个结果,让徐奕陷入了沉思。

不论徐奕用机器生产多少丝织品,冥冥之中都有一个黑洞,将徐奕所有生产的产品,全部吞噬,连声音都没有。

这个结果,直接让徐奕怀疑人生。

难道经济学定律失效了?

经济学定律怎么可能失效!

大明这个封建社会的原始市场,已经是最简单不过的低级市场了。

要是在这种环境下,经济学定律失效了,那徐奕直接原地去世算了。

带着万分不解,徐奕开始探究这种现象的原因。

难道这大量的织造品,根本没在松江府销售,直接在松江府之外销售了?

不对!

运到别的地方卖,高昂的运输成本,会把利润压低。

如果本地市场能够承受,一个脑子正常的商人,应该先行在本地市场销售。

而如今,松江府市场上,丝织品价格波动尚在合理的范围内。

这些商品,绝对不是输出外地了。

那回事什么情况呢?

难道徐奕利用工业制造出产的丝织品,真的被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吞噬了吗?

怀着这个目的,徐奕从自己供货的十三个订单中,挑选了一个最小的地方商行。

斥三万两巨资,溢价到整个商行市值的两倍,直接收购了这家商行。

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徐奕就想看看,这些商行到底把货卖给了谁?

用时五天,收购完成。

徐奕终于拿到这家商行的全部信息。

仔细检查之下,徐奕终于明白了一件让他惊奇万分的大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