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11、212、213(1 / 2)

 211.

6个人就这样一声不吭,气呼呼的走了。大厅里还是依旧的安静,王总沉着冷静的继续发言。为了稳定大部分的人心,王总临时性的搞了次讲座,给在站的所有人,生动的上了一堂哲学辩论课。讲座辩论的题目叫——换工作?还是换心情?

讲座里,王总引经据典的和所有人阐述了3个有没有到位?1.你的工作到没到位?2.你的沟通到没到位?3.你的态度到没到位?最后奉劝那些准备换工作的同事和兄弟们:每一份工作或每一个工作环境都无法尽善尽美。仔细想想,自己曾经从事过的每一份工作,多少都存在着许多宝贵的经验与资源。例如失败的沮丧、自我成长的喜悦、温馨的工作伙伴、值得感谢的客户等等,这些都是人生中值得学习的经验,如果你每天能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相信工作的心情与态度,自然是愉快而积极。想换工作吗?还是先换换心情吧!

一通大道理讲完,在场的所有人,都啧啧称赞,大厅里的气氛缓和了很多。不过**还在后面。看着事情渐渐进入了自己的轨道,王总又念起另外一份文件,这个文件就是**的推动者和制造者。

这份文件主要的内容也是人的名字,不过少了些,是上一份文件人名数的一半,但是结语部分不同。结尾的词是,以上人员即日起全部晋升为所在部门的主管。念完文件,王总又和蔼的告诉每一个人,机会还有很多,但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争取。目前西安分公司正是用人的时候,还有些岗位,是空缺的,不过暂时是由总公司支援的人来顶替。但是支援归支援,不是常驻,机会就在眼前,能不能把握就不是我能说的算了,那是要靠自己的。

一番话说完之后,群起奋扬,接下来是一阵热烈的掌声。这就是王总的过人之处,什么理想啊、梦想啊、信仰啊、追求啊、家庭原因、个人原因,说到底是个待遇问题,这年头能进大公司的人最差的至少都是高中以上学历,自视甚高,个个都是一副怀才不遇,苦大仇深的样子。只要是受了点委屈,就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就想跳槽——反正世界上又不是只有你一家公司。我又不是为国家站岗放哨,犯不上多么爱岗敬业。公司多了去了,哪里不能混口饭吃,偏要在你这里吃这碗气饭?

212.

不讲职业道德,不讲职业操守,只说谁好好干,就给谁好的待遇。这年头大家都说缺人才,但是,人才缺什么,却很少有人去关心,去问询。其实不论是什么年代,只要不是为了民族和国家,人才基本上都缺待遇(注:汉奸,卖国贼除外)。待遇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精神上的,一种是物质上。精神上的,太复杂,不太好说清楚,物质上我觉得就不用多说了,相信是个人,只要不傻都知道1000块和2000块的区别。尤其是对于刚刚温饱,起步奔小康的国人们,实实在在的金钱实在是太宝贵了。

这就是王总告诉我的用人之道,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才,就给什么待遇,给什么样的发展空间,说别的没有,没有钱什么都是虚,尤其是大公司。所以和待遇有关的考核、选拔、晋升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给每个人一种感觉,感觉只要好好做事,就有希望。否则,你想指望有人给你卖力干活,想都别想。都幕后操作了,我还努力个啥?

鉴于人员考核的重要,王总就把我安排在了人力资源部的绩效考核口,做主管,帮他把关。而叶宁由于一贯的良好表现,在人事口擢升为了主管,另一个重要的口,招聘口,由于撤掉了先前的主管,一时又找不到人。无奈的情况下王总自己兼任了招聘主管。就这样,人才的引进、提升和管理,被新的领导班子,牢牢的掌握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