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命运之抉择> 第32章 坚守还是撤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章 坚守还是撤离?(2 / 2)

杨昭内心正在盘算,另一个镇抚董克治则不这么想,他起兵反抗流寇,主要是为了保卫家乡,现在若是要大家离开合州,不但他内心不愿意,很多慕名而来的也心有想法。

听刘世铉一开口就要调离钓鱼城,董克治摇头道:不妥,完全不妥。这钓鱼城扼守三江之要,乃兵家必争之地。当日王坚、张钰两位将军守卫钓鱼城三十余年。今天怎么仅凭一纸调令轻易放弃呢?

看到董克治不干,刘世铉站起来,连连摇头道:董镇抚,这钓鱼城主要是防备川北之敌,若是流寇从川东、川南来犯,效果大打折扣。

当日王坚、张钰两位将军能守住钓鱼城,主要是因为重庆没有陷落,等到重庆陷落后,流寇从川东来犯之后,钓鱼城再也难以坚守了啊。

董克治颇不服气,瞪着刘世铉道:刘镇抚,我是本地人,听祖辈谈起,是因为内有叛徒作乱,再加上守城大将王立意志不坚定,如此才降了元朝。

刘世铉向众人一揖后说道:董镇抚,想那个王立也守卫钓鱼城数年,不全是你说的如此啊。重庆被蒙古攻占,钓鱼城成为一座孤城,补给全无,如此城池,即使王立不降,早晚也会被攻破啊。

董镇抚,听闻你被围寨子顶,若是杨千总不率兵救援,即使意志再坚定,即使吃野菜、野果度日,但若四肢没力,只有自杀殉国一途啊。

千总起兵以来,所用军需全靠四方豪绅接济,虽然与流寇交手时也有斩获,但必然粮饷不足,若城内没有粮饷,千总拿什么来守城?

被围寨子顶是董克治引以为耻的一战,现在听刘世铉那这个事情说事,董克治感到万分。

刘世铉根本不菲董克治反驳的机会,向杨昭一揖道:千总,这钓鱼城地形与重庆地形相差无二,都是三面环水,一面与陆地相连。

重庆城破乃千总耳闻目睹之事。敢问千总,钓鱼城城池与那个重庆城池相比如何?守卫钓鱼城兵马与守卫重庆城兵马如何?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流寇仅仅用三天时间就攻破了更为险峻的重庆城,敢问千总,若流寇全力来攻,这钓鱼城你又能守住几日?

杨昭沉思片刻,摇头道:是啊,守城是要粮食啊。董镇抚,现在城中只有300担粮食,其中100担还是借的你们董家的,能否向周围乡绅告急,保证大军粮食啊?

一说到粮食,董克治就感到脑袋大,这几年连年天灾不断,各地粮食歉收,城内这点粮食还是自己想方设法搞来的,现在杨昭一个劲索要粮食,那简直是一个无底洞。

12局兵马有1千5百来人,再加上修缮城墙的,招募的一些铁匠、木匠,压榨梧桐果子,制作竹筒装桐油的,全军上下每天张口有2千人马,即使粗粮里面放点其他的东西,每天也需要20担粮食啊。

而周围乡绅最先热情颇高,但现在听闻流寇占领合州城,再加上看到这是一个无底洞后,大家叫苦不迭,有的甚至或明或暗的提起自己家中也无余粮。

想到这里,董克治嘴张了张,摇头道:千总,刘镇抚,我只是担心兄弟们不习惯,这12局兵马大多数是合州地界的,若是冒然离开钓鱼城,兄弟们可能反对啊。

刘世铉感到非常奇怪,怎么能够因为手下那帮弟兄反对而不出兵,当即显得非常激昂道:千总,董镇抚,军队是朝廷的军队,国家的军队,怎么因为反对而调兵呢?

众人无语,杨昭当即来到练兵场,击鼓升帐之后,先由刘世铉宣读巡抚龙文光、总兵刘佳印的任命书,整个战场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由董克治宣读总兵刘佳印的任命书,当听说让大家驰援成都,一些人颇为不舍,有的甚至公开质疑,为何要撤出钓鱼城,这可是三江交汇之处,不但地势险要,而且扼守交通要津。

在挑选兵丁的时候杨昭就避免招揽一些地痞流氓无赖,但因为各部来源各异,有溃军改编而来的,有土匪俘虏整编而来的,有当地豪强武装整编而来的,如此整支队伍纪律只是比其他明军稍稍好一点而已。

看到这里,杨昭颇为恼火道:我们是大明官军,就应该令行禁止,巡抚大人、总兵大人调兵既然有他们考虑的重点,我们这些兵丁服从就是。

再说了,形势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自从流寇占领合州城后,我们就粮饷紧缺,大家每天吃着掺沙的粗粮,这些我们都可以忍受,但在流寇围城后怎么办?难道要大家易子而食,还是准备怎么啦?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若是推三阻四,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兵丁。我意一决,将弃城北上,然后绕道驰援成都。

对身受重伤的,家中独子父母无人照料的,或者父子兄弟俱在军中的,可以向各个把总、百总提出申请,报本千总同意后可以发放路费后遣返。

若是胆敢私自当逃兵的,我认得你们,我腰中大刀认不得你,大家解散,各自准备,明天一早离开。

虽然不愿意随军,看杨昭还算人性,对重伤的,家里需要料理的都酌情处理,这可以说仁至义尽,听到这里,一些人也感到怪不好意思。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