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都市言情>欲海医心> “长生不老”研究取得进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长生不老”研究取得进展(1 / 2)

 古往今来,“长生不老”成为多少人的梦想。如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家们对这个横亘于人类社会文明史的千古梦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寻找生命时钟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导致细胞死亡的基因,但始终没有结果,但由此却发现了一种叫端粒的存在于染色体顶端的物质。端粒本身没有任何密码功能,它就像一顶高帽子置于染色体头上。在新细胞中,细胞每分裂一次,染色体顶端的端粒就缩短一次,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无法继续分裂了。这时候细胞也就到了普遍认为的分裂100次的极限并开始死亡。因此,端粒被科学家们视为“生命时钟”。

科学家由此又开始研究精子和癌细胞内的染色体端粒是如何长时间不被缩短的原因。1984年,分子生物学家在对单细胞生物进行研究后,发现了一种能维持端粒长度的端粒酶,并揭示了它在人体内的奇特作用:除了人类生殖细胞和部分体细胞外,端粒酶几乎对其他所有细胞不起作用,但它却能维持癌细胞端粒的长度,使其无限制扩增。端粒酶研究走在世界前列的美国,正在倾注全力寻找能调控端粒酶产生的基因物质,以便生产出延缓衰老、抑制癌细胞增殖的药物。

其他与寿命有关的基因也在被不断地发现,它们的工作原理与端粒相似。科学家们不但希望能找到人体内所有的生命时钟,更希望能找到拨慢时钟的方法,使人类“长生不老”的梦想得以实现。

节食可以延年

60年前,美国的生理学家克莱夫-马克-凯和他的助手有惊人的发现:大量减少老鼠食物所含的热量,老鼠反而延长寿命1/3,从过去的3岁变成4岁。不仅如此,减少饮食的老鼠看上去显得年轻,很少患有和衰老有关的疾病。从那时起,人们在其他许多动物身上重复这个试验,从单细胞纤毛虫到软体虫,从苍蝇到鱼类。其结论几乎完全相同。那么,人类是否也这样呢?

在过去的10年中,科学家已经基本揭开了“低热量食物延缓衰老”之谜,但能不能延缓人的衰老,还不清楚。对人进行实验,哪怕对类人猿进行实验要复杂得多,费用高得多,时间也长得多。况且,正如实验所表明的,人轻易不肯接受某种饮食限制,即使他们这样做对健康有利。

科学家在实验室对老鼠进行了实验,使老鼠饮食所含的热量比通常少30-50%,但维持生命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不减少。结果,被实验的老鼠比同岁正常饮食的老鼠重量轻得多,寿命也都延长了。这表明,限制热量是延缓衰老的主要方法之一。

测量被限制热量老鼠的健康状况得出了300个数据。例如,普通老鼠1岁时某些免疫功能就开始减弱,可是,被实验的老鼠到两岁时免疫功能还很强。老鼠随着年龄增加,葡萄糖的吸收越来越差,导致糖尿病。但实验鼠,这种恶化得到推迟。推迟的还有肌肉萎缩、蛋白质合成功能降低等。

研究还表明,限制热量不必从童年开始。如果从中年起采用低热量食物,老鼠的寿命将增加10-20%,并减少患癌症的可能性。

目前,还没有对人体进行类似的实验。不过,可以说,对老鼠有益的现象对人同样适合。在日本的冲绳岛上,居民传统的饮食习惯为低热量,高蛋白质,结果,岛上百岁和百岁以上的老人是日本其他地方的40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