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三年二月,望日。
乐安治所临济县。
青州六郡中,只有乐安和东莱是郡,地方长官为太守。
以前乐安也是国,到汉质帝的时候,乐安王死后没有子嗣,于是国除为郡,延续到了今日。
陆康就是如今乐安郡的郡守,在原本历史上,中平二年,也就是185年,汉灵帝受张让赵忠怂恿,要铸造铜人,于是下令天下每亩收税10钱。
陆康上书劝谏汉灵帝,被宦官诬陷他大不敬,本来应该下狱论罪。是当时的御史刘岱帮了他一把,只是罢官处理,没有获罪。
所以正常的历史轨迹下,此时的陆康应该已经被罢官。
不过现在汉灵帝不仅没有要铸铜人,而且减免天下不少苛捐杂税,只在荆扬益三州收取田税,救济各地灾民。陆康自然也没就没有上书劝谏,所以现在还是乐安太守。
乐安太守府中,已经六十岁的陆康看完了手中的竹简,将信件放置到桌案上,忍不住夸赞了一句:“英雄出少年,这个陈子归,当真是厉害。”
乐安郡丞,同时也是陆康的好友尹恒好奇道:“那陈刺史在信中说了什么?”
陆康答道:“他在短短两月之内,就扫清了齐国境内的黄巾宗贼与豪强势力,如今齐国政治清名,恢复了朝廷王道,齐国各地也安稳下来。”
“哦?”
尹恒惊讶道:“齐国形势如此错综复杂,他居然只在短短的两月之内就肃清了所有不服王命的势力?”
陆康笑道:“是啊,连我都不知该如何处理齐国,也不知道他到底用了什么手段。”
“那确实是厉害,不过他给我们来信,就是为了向我们炫耀?”
尹恒有点不解。
陆康摇摇头:“不止,他在信中还跟我说,希望我下个月屯兵济水,给予司马俱压力。”
尹恒想了想,脑中快速构思了一遍如今济南齐国乐安三角上的黄巾势力分布,皱眉说道:“他莫非是想对般阳昌国的徐和黄巾势力动手?”
陆康点头道:“他虽然没在信中说明他的意图,但我估计也是这样,不然让我们给司马俱压力做什么。”
“徐和有十多万人,而且背靠泰山,若有不对,立即可以遁入山中。”
尹恒思索道:“要想击溃徐和,恐怕没那么容易。这新来的刺史还是太年轻,过于急功近利。却是不知哪怕我们打得过徐和,也是万般难以全歼。泰山易守难攻,贼入山中,则如黑山军去了五行山,反反复复,难以根除呀。”
五行山就是太行山,这个名字出自《淮南子》,不过倒不是说现在的太行山就叫这个名,而是太行山有太多叫法,如大形山、五行山、盘古山、王母山、女娲山都有,一般按照个人称呼习惯来说。
听到尹恒的话,陆康点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为什么泰山黄巾这么顽固?还不是因为泰山黄巾都是本地人,熟悉山里地形,一旦据山而守,他们很难攻破山寨。
而等到他们走后,黄巾又能下山继续攻城掠地,侵略地方。
如此反复,使得不仅泰山脚的徐和难以扑杀,连高苑的司马俱都不太好处理。
现在新来的陈刺史让他们派兵去,在陆康看来,大概率还是一场无用功,浪费粮食和钱财而已。
只是不去的话也不行。
陈暮现在扫清了齐国内部一切不稳定因素,正是兵锋正盛之时,他作为地方太守,肯定要配合刺史剿灭贼寇势力,维护自己治下区域的稳定。
如果拒绝的话,一个懈怠剿贼的罪名肯定跑不了,毕竟刺史是有弹劾太守能力的,陆康不得不为这一点做考虑。
想到这里,陆康还是说道:“虽然剿灭徐和司马俱不容易,不过依旧得如此行事。陈刺史也是为了我们地方安稳考虑,若是不出兵的话,岂不是枉顾黄巾贼寇,到时也容易受人把柄。”
听了陆康的分析,尹恒觉得有道理,便说道:“那行,就照他的意思做。只是乐安去年才刚刚平静了一年,粮食勉强够百姓生活,恐怕不容易挤出多余粮草了。”
“这是个问题。”
陆康抚摸着自己下颌发白的胡须,心里细细思索起来。
陈暮手里之所以有粮食,是因为齐国一片混乱,到处都有豪强宗贼割据县城乡镇,不服从国相的管理。
因此陈暮有理由出兵,去平定这些叛乱的人,缴获他们的土地、钱财和粮食补充物资。
而乐安的情况要好很多,不像齐国那么一片混乱,各地豪强宗族也都表现得顺从陆康的治理,并没有出现什么反抗朝廷的宗贼豪强存在。
如此一来,陆康就没有理由去攻击自己治下的百姓,自然也不会像陈暮那样,可以掠夺各地豪强宗贼来扩充自己实力。
乐安去年风调雨顺,但也只是勉强维持了地方安稳而已。跟汉朝大多数地方一样,土地兼并的问题很严重,粮食大部分都集中在豪强手上,他这个太守反倒凑不出太多的粮草给予军队。
事实上别看陆康屯兵临济,应对司马俱的数万黄巾兵。但实际上他也只养了五千人而已,这还是他说服城中豪强,一起共同出钱出粮养的,并不是他花的钱。
一旦要出兵的话,那花费就比驻守在城中多得多,豪强们个个只争眼前的利益,哪会顾长远利益,听到要多出钱,肯定不会愿意。
所以陆康迟疑半天后,苦笑了起来:“唉,真是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