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都市言情>资本江湖的最后一个大佬> 第751章 横空出世,生存的希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51章 横空出世,生存的希望(1 / 2)

 魔都。</p>

魏建军一方面积极推进14nm制程工艺的研发,另一方面,利用双重曝光技术,在努力的供应几大客户的14nm芯片。</p>

首先当然是保证时代通信和锐意半导体的订单,其次就是国内的两大通信巨头。除此之外,魏建军没有余力再接任何的订单(14nm),倒是28nm芯片的产能爬升很快。</p>

如今的28nm光刻机对于魏建军来说,可谓是唾手可得。</p>

只要他愿意增加订单,阿斯麦一概接下,要多少就有多少,交货绝对不会延迟。</p>

最近这段时间,关于14nm光刻机的采购,阿斯麦方面也松了口。只不过交货的时间比较淡疼,需要一年的时间。同时,对方还要求将延迟交货列入违约豁免条款。</p>

也就是说,对方想什么时候交货就什么时候交货,而不需要承担违约责任。</p>

魏建军和公司管理层反复商讨,最后还是和阿斯麦签订了采购3台14nm光刻机的协议,并为此支付了订金。</p>

一条IC生产线需要的光刻设备并不算多,以月产能3万片的28nm生产线为例,大概需要14台光刻机。</p>

14台光刻机看着数量很大,但其实是高低搭配,最先进的28nm光刻机只需要两到三台就已经足够了。除了最下面的晶体管层需要最先进的光刻机之外,上面做铜互连无需最先进的光刻机,</p>

反而是其他设备需要的数量很大,比如像沉积设备、刻蚀设备、热处理设备等。一条生产线每增加1万片的产能,大约需要增加50到60台刻蚀机,而光刻机需要增加的就很少。</p>

所以,当魏建军手上有了4台14nm光刻机之后,就能搭建起月产6万片的生产线,实现量产之后的产能非常可观。</p>

认真说起来,目前绝大部分芯片的制造,应用40nm\45nm制程完全够用。未来,这个节点会推进到28nm,28nm制程以下主要用于消费电子领域,其中的大头就是手机芯片。</p>

魏建军和萧白商量过,只要京城公司能拿下28nm制程工艺,时代IC制造就不会被打垮。</p>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就是国产的28nm光刻机能实现量产,并在性能上没有明显的瑕疵。</p>

魏建军给阿斯麦支付了订金之后,给萧白打电话说了一下这件事。同时,他开始跟浦东微电子设备以及其他的厂商洽谈采购设备,包括生产线上要用到的低制程光刻机,以及其他设备。</p>

“老魏,14nm光刻机的交货时间不确定,那么别的设备你让人家什么时候交付?”</p>

萧白也觉得很头疼,其他设备都交付了而14nm光刻机不到货,生产线依然无法运行,资金的占用无法避免。</p>

如果等14nm光刻机到货了再订购其他设备,又会浪费很多时间。毕竟设备这类东西,不是随时都能到手的,需要提前定制。</p>

“我就是想跟你商量此事,我的想法不要在乎资金占用的成本,其他设备从半年后就开始陆续交付。”</p>

这种事情需要有个权衡,魏建军的选择是提前搭建好生产线,然后就等着14nm光刻机到货。</p>

“嗯,那就按照你的想法处理吧。”</p>

萧白能明白魏建军的难处,这就是被人卡脖子的滋味。滋味不好受,但你只能忍着。</p>

</p>

结束了通话之后,萧白马上就给范东林拨了一个电话过去。</p>

“范董,你那边的改进工作进行的如何了?最近各公司都在积极的扩充产能,需要采购的光刻机不在少数。”</p>

萧白很清楚这件事的关键在范东林这里,只要他能完成技术改进,实现28nm光刻机的量产,14nm光刻机的供货就不会有问题。</p>

毕竟谁都不会跟钱有仇,阿斯麦同样需要利润。</p>

之所以会形成当前的这种局面,老美在其中起到了很坏的作用。</p>

“萧董,我们正在努力。梁总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这让我们的改进工作容易了不少。你给我点时间,最多到下个月我们最终的改进方案就会确定下来。”</p>

范东林的嘴上起了一个大燎泡,说话的时候都能感到钻心的疼。他最近是很着急上火,但技术上的事情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是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前行。</p>

“好!我等你的好消息。”</p>

萧白不再多言,然后挂了机。</p>

等到了第二个月,范东林他们的技术改进方案总算是如期拿了出来。浦东微电子设备派了一个精干的技术小组来到了京城,他们带来了需要置换的零部件,在当地对28nm光刻机样机进行了技术改造。</p>

改造过后,这台浦东微电子设备生产的(28nm)样机,性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p>

这天上午。</p>

魏小楼和梁劲松、孟孔亮一起来到了萧白的办公室。</p>

“看你们的表情。技术验证的结果应该不错。梁总,你来说说,具体的情况如何?”</p>

萧白见他们三个的表情都很轻松,就知道经过技术改造的光刻机应该有了很大的进步。</p>

等几人坐下之后,萧白就笑着问了一句。</p>

“总的情况还不错,虽然在某些指标上和阿斯麦相比还有差距,但这点差距已经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p>

梁劲松向萧白汇报了最新的技术验证情况,经过改造的光刻机,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p>

他带领团队已经将完整的28nm制程工艺走通,只有个别的细节还需要再完善。他们的研发工作进行的不仅顺利,而且推进速度极快,这其中固然有梁劲松和孟孔亮的功劳,魏建军也给他们提供了非常可贵的技术支持。</p>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成功的经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

“萧董,我们几个商量,现在可以正式订购浦东微电子设备的28nm光刻机了。这台样机不算,我打算再订购两台,搭建一条月产3万片的28nm生产线。”</p>

接着梁劲松的话茬,魏小楼谈了他们的计划。</p>

他打算采用小步快跑的方式,逐渐提高28nm芯片的产能。京城公司虽然基本上拿下了28nm制程工艺,却不能掩盖公司在先进制程方面技术基础薄弱的事实。</p>

公司现在既有梁劲松这个领军人物,也有孟孔亮这个行业精英,技术水平的提高指日可待......但需要时间的沉淀。</p>

因此,这种渐进式的发展策略,是最适合的。</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