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满江红之崛起> 第202章 圣与贤(每天万字更新!求月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2章 圣与贤(每天万字更新!求月票!!)(2 / 2)

“先生们、女士们,现在受执政府委托,有一个好消息向大家宣布……”

武昌城北临长江,西门南门乃是通往湘粤大道的出口。东北一带乃码头所在地,货物集散,人员游动,场景喧腾杂乱,是脚夫、流氓、乞丐的麇集之处。武昌的商业繁华区在城南。这里店铺林立,百货充斥,街巷交错,人口稠密,配合商务活动而起的酒楼、ji院、戏园子随处可见。尽管三楚大地到处都是饥饿、贫困,但武昌连同对岸的汉口、汉阳城里,却又是畸形的繁华,银号金铺里尽皆肥马轻裘之辈,酒楼ji院中多醉生梦死之徒。

总督大人举义了清晨,汉口租界的报纸便报道了这个消息,接着当人们看到的“中国旗”从总督府和城墙上升起的时候,才意识到这不是谣言,总督大人真的学着袁世凯“从逆”了。

中午时分,从九江驶来商轮搭载着光复军第十一师的官兵,从汉阳渡上了岸后,大队光复军士兵踏着步子的靴声咚咚地在武昌城内响起,当他们挥舞拳头高喊。

“光复万岁中国万岁”的时候,人们才总算是相信了一个事实,湖北光复了

站在湖广总督府签押房内,此时的张之洞却是一副五味杂陈之感,或许这是最后一次在这签押房里了,署理湖广十余年,习着文忠公当年将湖北建国中之国的历史,将湖北变成自己的国中之国,而今天

一生观人用人,唯独在陈默然的身上,张之洞走了眼,想着连刘坤一都走眼,张之洞到也没什么怨,两天前,他收到陈默然的一封信,一封他等了二十三天的信,自从那天和吴秋衣长谈之后,就一直等着的一封信。

现在的陈默然已经没任何人可能阻挡他,手里握有五十万用新锐洋枪洋炮武装起来的强悍光复军,正所谓“羽翮已就,横绝四海”,他日君临天下的非他莫属了。张之洞知道自己已不能开罪于这位昔日曾跪于自己面前的人了,不但不能得罪他,甚至于还要示之以破格之礼

“执政到”

随着签押房门外传声,面带喜色的陈默然大步走进了这湖广总督府的签押房。此时的陈默然似乎更显得神采焕发了,对照自己日益衰老的身体,张之洞更觉得这曾跪于自己面前年青人,身上有一股咄咄逼人的气势向他压来。

“张之洞见过执政”

转过身来的张之洞脸上带着惊色,待看清来的就是陈默然后,连忙左手压右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直到行着礼时,他的心里依然难以平静,陈默然来了他来武昌了怎么之前连个消息都不知道?就是那十一师的师长张跃武进城拜访自己时,也未曾提到此事。

“香帅,,如此大礼,默然岂能当得。”

虽说语气仍然是已往一样的谦恭,但陈默然却是未有阻止张之洞行礼的心思,只是在其按照汉礼行了个揖礼后,还了一个揖礼,而这个揖礼却只有45度。

陈默然的反应和回礼在张之洞的意料之中,现的陈默然已经不再是那个上海的商人,而是执政府的执政、光复军的大帅,也许几个月后,又会成为新朝之君,过往如何早已抛开不计,当了几十年的臣子张之洞,自然知道何是臣子的本份。

“香涛不知执政竟然亲临武昌……”

“香帅能毅然易帜,自为光复之功臣,民族光复指日可待,默然于情于理都应前来拜见香帅”

按捺不住心中的惊喜,陈默然语中带着些喜意,张之洞行事实在是出人意料,两天前自己的那封信没白写,而之所以来这却还是为了一件事。

“执政,原本的我想待湖北诸事安排妥当后,即赴南京,未想到执政竟然亲往武昌接迎,实是惶恐至极。”

张之洞苦笑着,一副无可奈何的神态。在他看来,陈默然之所以来武昌,怕是担心袁世凯之事重演,可他这湖北常备军和北洋军却是截然不同,他来武昌怕是想接自己去南京。

“香帅素为天下所景仰,实是南京政府初定,默然以香帅为砥柱。天下人心方可安定。”

陈默然说着,态度是诚恳的,对湖北他并不担心,宏汉会、第二侦缉处过去一段时间早已渗透入湖北清军各部,如果不是因需要借张之洞的声望压阵,他又岂会撑到现在。

“执政方才是光复中国之中流,崛起之希望,香涛不过是一老朽尔。”

目视着陈默然,他的这种恭维却是让张之洞稍舒服了一些,右手已习惯地抬起来,在胡须上来回梳理着。

“香帅。”

陈默然神态中稍带着些恭敬地说。

“今日袁世凯正向京城进逼,他日举国光复只在瞬间。默然曾请,待兴国光复之时,亦是民族决定未来之时,此时政府有待香帅这般持重而经验者主持,还请香帅切莫推迟。”

这几句话使张之洞感到欣慰。是的,自己的选择是不错的,陈默然虽是商人出身,但却有着他的过人之处,眼下这个时局,要的正是这样的人。

“执政,我跟你说句真心话,你千万不要误会。”

安详地望着英俊中带着些豪迈的执政,张之洞平静地说。

“不知香帅有何赐教?”

陈默然面上露出些微笑,心想着难不成又像那些老朽一样和自己谈什么善待满清皇族,他们要还什么个人恩意,却总是想扯着什么“仁义”。

“执政,世人皆知,他日民族光复,即行一人一票,决定国家之未来体制,香涛虽已老朽,但却知这中国之民尚于愚昧而未开,不仅百姓如此,官员亦是如此,若如那党人所鼓吹之共和,总统之位世人皆夺之,势必造成战争,于国于民将大为不利。若行帝制,不仅官民释然从之,亦无官民心之惶乱,国家大事皆由君出,倘若君不圣,则由贤相主宰,相若不贤则换之。所以为君之道在于慎选宰相。两者孰是,不知执政以为何为国之所需、民之所求”张之洞的眼光分明昏花多了,但在陈默然的眼里,这昏花的眼光背后依然埋藏着昔日的犀利、精明

从他的话里,陈默然听出了他的话里话外的意思了,按下心头的狂喜。

“不知以香帅看来,若是行帝制,何人可为帝何人可为相”

端起茶杯,张之洞轻轻地呷了一口,郑重地说道。

“洪武爷逐鞑虏,解汉民水火以倒悬,自可为大明开国之帝古往今来圣者为君,贤者为相”

(好了,今天终于把中国未来的体制和陈默然的野心说了出来,实际上一开始陈默然就想着当皇帝,这四亿五千万人能选出一个什么体制?自然是他们最熟悉的帝制,呵呵希望大大们不要失望,至于张之洞的角色安排,对付那些个老奸巨滑之人,自然的需要……嗯清官要更奸这国号是定了,肯定是中华帝国了,可是这年号……郁闷中,求助于各位大大望大大们在书评区发布,回头无语作着读者调查,呵呵求月票、求定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