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满江红之崛起> 第203章 权贼(每天万字更新!求月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3章 权贼(每天万字更新!求月票!!)(2 / 2)

袁世凯精神一振。

“想个什么理由呢?”

“如今最要紧的一件事,是想法子让执政相信副委员长,之所以不赴南京,不是因副委员长不信执政。”

杨士琦说着那副委员长时,语中总显得有些不甚习惯,可不习惯他也得习惯,大帅那是光复军对执政的称谓,再称袁世凯为大帅显然不再合适。

“问题就在这地方,张南皮先请光复军入武昌,执政尚往武昌亲迎,接其往南京任执政府咨政一职,由此可见,执政虽未触府县官员,但却对各地总督、巡抚警惕非常,更何况是副委员长尚握三镇大军。”

“说得是”袁世凯深深点头,眉间尽是愁容。

“南京的意思很明白,军事自有参谋部为主,我袁世凯亦非军人,又岂能干涉光复军之军令,所以要我往南京履职,再者北洋军三镇,至今未行改编光复军制……”

那位路国政中校的话里话外的意思说的都很明白,袁世凯必须去南京,北洋军必须改编,这是南京的底线。

“改光复军制”

“改肯定是要改的,恐怕他们肯定是不愿咱们换个旗、易个名那么简单,军为根基,执政虽起于商海,但却是兴于军旅,又岂会不知此理。”

“这还在其次,最关键的问题却是,一开始我不去南京,怕就已经惹了执政的猜疑。”

袁世凯感叹一句,然后又摇着头道。

“一但心起猜疑,只怕此去南京,恐怕是凶多吉少,我个人安危倒是其次,只怕到时会苦了众位随多之幕友、下属。”

嘴上说这么说着,实际上袁世凯却是在提醒着他们,他袁世凯和北洋早已经是休荣与共。

杨士琦点点头又说道。

“今日之执政,之所能上海的创得今时之业,皆缘于地方权大,虽执政言必称他时各地兴建咨议局,邀请请地方贤达士绅议政,可这只是议政而非决政,执政削地方之权已呈必然,请张南皮于南京,于各地派驻事物官,这些都是为了他日集权于中央若是像现在这么撑下去,即便是咱们固了直隶……”

“只要打下京城,副委员长就是今世光复第一功臣,到时,即便是副委员长只身去南京,若是执政相对副委员长下手,恐怕也要顾忌天下之人。”

“夺京师,除满清,是我等已议定之事”

这会袁世凯觉得心情舒畅了些,定神想了一下说。

“照你们看,我要怎么样不去南京?现在不去南京,才是当务之急,若是我去南京,界时只恐夺得京师之名,皆归……执政而且如何可保光复军不过黄河”

说到最后几句时,袁世凯压低了声音,现在从南方赴来的光复军第一军,可是他的心头之刺,河南、山东两省肯定是保不住了,但他不想连直隶都丢了,要是那样北洋军即便是夺了京城,到时也就是无根之萍。

“这一点有些难办,最重要的就是理由”

杨士琦沉吟一会,才开口说道。

“若是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只怕难安执政之心。”

“不知副委员长可否记得辛丑条约各国约定京津驻军?”

此时杨士琦却垂眼静思好一会,方始开口。

“嗯?”

袁世凯心中一疑,有些诧异的看着孙宝琦。

“北洋军欲夺京师献于执政,这京津一带展兵,自然的会引各国警惕自然需要一执政府要员与各国协商执政虽欲请副委员长往南京赴任,可执政也知道,诸国列强非其所能招惹,若是没有一位与诸国公使熟悉的大员居中与各国协商,与诸国协商,到时万一北方引起什么事端来……这岂又是执政所愿乐见”

听着杨士琦的脱身之计,袁世凯脸上总算是露出了笑容,北洋一二两镇之所以到了保定,便停止前进,一方面是因为南方进逼的光复军,另外却是未弄明白各国的态度。

“这个脱身之计或可有用不但冠冕堂皇,而且可有所表。不过,”

杨士琦又放低了声音说道。

“副委员长,从前年大将军有个故事,你总听说过?”

“年羹尧的故事很多,不知老兄指的那一个?”

“他班师回京的故事。”

袁世凯思索了一下,摇摇头说:“倒没听说过。”

据说雍正即位以后,召年羹尧自青海班师,雍正亲自郊迎,目睹军容如火如荼,极其壮观,内心已生警惕。其时正逢盛夏,雍正为示体恤,传旨命士兵卸甲休息,谁知年羹尧的部下,置若罔闻。后来年羹尧本人知道了,谢恩过后,从怀中取出一面小旗,晃动了几下,顿时欢声雷动,卸甲如山。雍正心想,圣旨不及军令,如果年羹尧此时有篡位之心,自己的性命必已不保,所以从此一刻起,便下决心要杀年羹尧。

听杨士琦讲完这段故事,袁世凯才知道说到最后还是归到他最不愿放手的地方。

“你的意思是交兵权?”

“是的”

杨士琦点头答道。

“疑忌之心,正是执政欲解副委员长兵权之原因,咱们现在没资本和执政叫板,单是五路进军的第一军,就能和北洋一较高下,所以咱们要拖下去,可即便是想拖下去,也要展出一些诚意”

听得这话,袁世凯心里可谓是五味杂阵,自己的北洋军能成为执政的顾虑,倒是让人欣慰,可在欣慰的同时,又明白自己的问题全在北洋军上。

“我这三镇北洋新军,自信在海内已是所向无敌,也难怪执政会有所疑忌,但蔚亭忠心可表啊”

“忠心可表,也要表出来没表出来,执政是看不到的”

“怎么个表法”

“第三镇除去千五巡警营外,其它皆是新募之兵,分驻于山东、河南,副委员长不妨在去电说明北方外交厉害时,将第三镇交出改编,至于第一、二两镇……”

“等到京师光复再行改编”

袁世凯立即明白了杨士琦的法子,交出人未完训、械未充备的第三镇,而第一二两镇仍然向北攻打京师,京师据占之后,他袁世凯的声望恐怕就是……想着他便唤人将张一麟请了来。

“这个法子不错,即表了心态,又阻了执政念头,交出了第三镇,执政为收天下人心,势必不会再强迫副委员长,而副委员长又可居北协商,待京师光复,到那时……”

孙宝琦交口称赞着,这主意看似执政得尝所愿,可实际上副委员长交出的不过只是个鸡肋。

“而且又可让第一、二镇的官长们,看看这光复军是如何个改编法”

“请你打个电报给芝泉,告诉他,不得拦阻光复军友军,着他准备改编。”

张一麟只是愣愣,未说什么便答应下来了。

这时袁世凯又开口问对孙宝琦说道。

“你帮我写个请罪的电报,一定要晓明厉害,另外……。”

“副委员长,这事急不得副委员长冒然发这封电报,只怕又会引执政猜疑”

杨士琦摇着头劝阻道,在袁世凯投来疑惑的眼神时,他才继续说下去。

“副委员长,咱们要想成此事,必须要有人在南京帮助副委员长说话……”

“卜五?”

孙宝琦这才想起杨士琦来时提到的徐世昌。

“卜五,虽位其权,但他还不行,要想事还要靠其它人不过,还在靠卜五在南京居中周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