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有多长,这是个谁也没法确定的问题,各个国家和各个文化圈的说法都不同,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人不管活到什么岁数都会保留一定的逆反心理。当《爆裂鼓手》打出“反励志片”这张牌的时候,许多观众不可避免地被触碰到了G点,而进入影院又陷入那个快且紧张的爵士世界后,这种感触被进一步加强放大。
宗国曾经有过一段《读者》、《萌芽》、《青年文摘》盛行的时期,人人都喝着漂洋过海而来的洋鸡汤,以及民国大师们留下的陈年老鸡汤,一天两天一顿两顿还无所谓,可喝得多了势必要反胃。之后网络上的一些反鸡汤文学作品的出现,就是基于这个背景,而全世界范围内其实都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只是时机不同而已。
当尼本的电影创作者们集中于讨论社会问题,不断进行反思的时候,林田海用这部《爆裂鼓手》告诉所有的年轻人:你们除了低下头听取教诲,也可以一脚将那些好为人师者踹到泥里,再往他们的脸上啐一口吐沫。
堕落是人的天性,明明喝点健康滋补的靓汤会更好,但大夏天就是高热量又不健康的冰可乐和冰淇淋更受欢迎,林田海没有为了电影口碑强行熬煮一锅靓汤,而是大咧咧地把冰可乐递到年轻人手里。以“我懂你”为名,以“为你好”为由,从而进行压迫甚至虐待的情况在尼本甚为常见,因为汉文化圈里长幼有序的法则是其他地区所没有的,在这里被前辈、导师打骂还要感恩,所以大家对片子里的主人公代入感极深。
如果满分是十分的话,在北米市场这部《爆裂鼓手》大概能拿到八分到九分,而放在尼本或者涵国,这个分数将会变成十二分!尤其是最后的结尾,虽然从叙事的角度分析有点生硬刻意,但它成功满足了观众心底的黑暗意愿。
影片刚出来网上就出现了大片大片的满分好评,不少UP主在没有接到活儿的情况下主动出了影评,卖力为林田海免费吆喝。年轻人是网络上的主力军,只要是他们满意的作品,就会在网上呈现横扫一切的态势。纸质新闻媒体稍微显得保守了一些,没有夸得像网上那样肉麻,却也给了相当程度的好评。
林田海如今已经过了拿着报纸找自己名字的阶段,而且此时作品已经全面上画,是好是坏全由观众去评说,他想改点什么也来不及了,“小池,那三个丫头怎么样了,练习没有偷懒吧?”
“没有,金川亲分去世之后,她们更加努力了。”虽然起因是自己的一句口嗨,但让三个女孩做偶像出道,彻底离开极道的世界,的确是金川一心的遗愿,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人都在为这个目标奋斗,“其实我觉得她们已经有出道的实力了……”
“胡闹,没有两年半也好意思说自己是偶像练习生?”左边的涵国也在大力推进“女团盛世”,人家的孩子出来就是练习时长八年九年的,他这边却连一年都不到,相当于人家的孩子是高中毕业进社会,而他们这边幼稚园都没读完就出来工作了,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