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皇帝虽然不算明君,但也不能算昏君。虽然是个职业木匠,不怎么上朝,其实施政并无明显过失。在后宫干木匠活儿不上朝多半是对执政的不干实事儿的大臣们的抗议。
皇帝嘛,只要政策对路子,自己本身是否勤奋不是特别的重要,你看九千岁忙来忙去的,干的还算不错,至少比崇祯那个糊涂蛋儿强多了。
所以你看临高两年不出海南岛,现在虽然在攻略两广,却是不紧不慢的,显然没有出全力,只是想着扩大地盘、武装割据,好培养更多的干部,便于将来对疆土进行深入的控制。
从临高的角度看,这种策略是非常正确的,等上十几年,明国的元气被农民起义和辽饷耗尽了,果子熟透了,就可以轻易地摘下来。到时候从两广出发,誓师北伐,必定势如破竹。
而且明末的动乱对社会结构的冲击,也便于督公进行社会改造。等义军四起,遍地饿殍;清军入关,再猛烈地祸害一通之后,原来的社会秩序被破坏掉了,建立新社会就少了很多的障碍。”
这不错啊,苏子宁琢磨着,二十来年的时间,我们可以充分地按原定计划吸收移民,等临高掌了权,再分润一波,你好我也好嘛。
从四爷的语气上判断,这肯定是有个“但是”的,可是苏子宁却没有分析出来四爷为什么会反对临高现在看起来非常好的策略。
这不是苏子宁智商不行,而是屁股问题。他是从华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看问题,自然看不出毛病。而欧联是外人,不需要移民,赵红军的个人意志呢,确实是为整个华夏考虑的。
这站的高度不同,关注的重点自然不同。并不是所有的政客都是团体利益至上的,也有像四爷这样一心为整个华夏的利益考虑的,比如……比如……,这样的华夏人物还是很多的,个个都是名留青史的杰出人物。
赵红军胸怀大志,是要成为这样的人物的,不过要实现个人的理想,必须有相应的手段和天时地利人和,得给相关的利益团体相应的好处,不能要求人人都是你这样为理想奋斗的人。
也就是胸怀天地,同时要脚踏实地。这一点四爷还是比较务实的,必须得有打动这些盟友的理由。
“临高的最佳选择,未必是华夏的最佳选择啊。要是等到崇祯上位,明国人经历一遍咱们历史上经历过的苦难,这华夏元气可就大伤了。
咱们不提这个,这个是我考虑的。单就华美的利益来讲,历史上到了清朝初年,久经战乱,那是真正的十室九空。华夏人口可只有一千多万了,我答应给你们的一千万移民自然就没了。”
苏子宁一拍脑门儿,这话是对的。几个殖民势力都是趴在明国这只庞然大物身上吸取血肉的,明国没了,血肉跟着也就没了,这必须得阻止啊。
“所以我们攻略明国,不能等他完蛋了再去摘果子。那个时候果子是熟透了,可是个头儿也缩水了九成。我们要趁着这个果子还鲜美的时候,打个闪电战,尽量保证果肉的存留。”
这个时候苏子宁学会换位思考了,“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是打闪电战,损失肯定比摘果子大。然后改造社会的阻力都要临高自己承担,他们能同意么?”
“这就要看我们共同的努力了,我们还是有办法的。”